大阪與安藤忠雄
迄今為止,中國的大城市,多是大工地。這個大工地一直是中國建筑設計師們的試驗場,正是他們在幾十年中,成功地把中國所有的城市變得一模一樣。
現(xiàn)在不同了,來了更多的洋和尚,大工地開始是那些外國著名和不著名建筑設計師們的試驗場。平心而論,他們正在帶來相對漂亮的單體建筑,然而,我們在和很多外國城市比較后都有體會:這對整體無濟于事。整體是如何惡化的,大城市的居民們慢慢在回憶中比較生活的質(zhì)感,都會醒悟。
我們毀了曾經(jīng)很多的綠樹,拆了古老的民居和公共建筑,滅了寧靜親切的小馬路和巷子,用商業(yè)霸權再次顛覆了城市本身的傳統(tǒng)。我們沒有一個城市,它會和一個建筑師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
大阪卻有。大阪和安藤忠雄的名字緊密相連。
一直以來,我喜歡安藤勝過很多在中國極為招搖的歐美大師。他理解東方的生活和禪意的本質(zhì),他只想在寧和之中離大地更近。所以他沒有追求令人匍匐的樓宇高度,而是相反,常常愿意把建筑像植物一般,扎入地下。他設計的多數(shù)建筑,在幾十年的時間嘩嘩流走后,都會掩映在樹叢中間。
他理解水,熱愛水中的倒影,還有水的波動。水是他個性的一部分,同時就成了他偏愛的建筑材料和元素。他的現(xiàn)代性是符合自然的,所以他大量使用原始面目的混凝土和木材。這種樸實看起來就覺得舒服。
他是簡約主義的,卻在簡約之中找到最復雜的內(nèi)涵。這些道理如果用文字的形式存在,就是易經(jīng)、太極、唐代五言絕句和日本俳句。
他懂得光線,懂得哪怕只有一束光線,對內(nèi)部的空間都是仁慈。在大阪城郊的光之教堂,就是安藤杰出的創(chuàng)意。他在墻上鏤空的十字架,幾乎稱得上是世界上最特別、最感動人的十字架。你坐在教堂內(nèi),當光線從外面透過巨大的十字架射入教堂,光線打在你的臉上,你就會理解那種感動。
安藤的作品干凈、簡潔、親近自然,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深刻地理解并堅持著日本的文化傳統(tǒng),或者說傳統(tǒng)中最好的那一部分。
大阪是安藤的家鄉(xiāng)。
幾十年里,安藤在大阪設計了接近四十個建筑。民宅、公司辦公樓、公寓、博物館、藝術中心、教堂和寺院,安藤都用心去求和諧。然而大阪太大了,時間又太短,安藤建筑之旅只能是一個妄想。
在大阪狹山池博物館,我用最匆忙的步伐里外看了一遍。還是安藤招牌式的樸素混凝土外墻體加上素雅的玻璃幕墻,還是突出的水流和水池的運用,還是圓形空間和直線條的配合,還是安藤的顏色和安藤的平和。
站在坡上的水庫大堤上俯視整個博物館,能體會安藤的設計用意:這是日本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這個區(qū)域同時是古代日本文化開花結果的地方,所以建筑必須回應歷史,環(huán)境也必須成為設計的一部分。因此狹山池博物館突出的是水和空間的關系。
安藤希望這個博物館的設計理念能讓來客們體會水與人類生活從古至今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這里的豐富歷史底蘊,增添對這一地區(qū)的熱愛,同時提高對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
他做到了。這些樸實的目的,我們的城市卻淡漠;就算出發(fā)點相同,也常常通往相反的效果。安藤,或者說大阪,常常刺激著我提問題。
傳統(tǒng)是什么?我們總是只看到形式,抓不住內(nèi)涵和氣質(zhì)。如果你凝視一幅書法作品、一件明代家具,或者細聽一首古琴曲,你所能感受的氛圍、情緒、情感和愉悅,才是傳統(tǒng)。給筒子樓裝上個清朝尖頂卻絕對不是傳統(tǒng)。
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究竟可以如何融合交匯而不顯得突兀,安藤的設計是個非常適合的教材。而從城市的細部與規(guī)劃來看,大阪也可以是城市的一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