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fā)展別丟了“魂”
在建設“國際大都市”的道路上,我們的愿望比誰都強,步子邁得比誰都大。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城市提出要建設“國際大都市”,人們看到城市的面貌確實變了——高樓大廈多了,馬路寬了,英文滿眼都是,夜晚變得流光溢彩。國際大都市的夢想,似乎就在我們腳下。
但是,在面貌日新月異的城市里,每天早出晚歸的老百姓卻發(fā)現(xiàn),生活似乎變得不方便了。上下班堵車,公交地鐵擁擠,下場雨就水漫全城、交通癱瘓……就連平時想打個出租車,還要面對出租車司機挑三揀四的目光,距離近了都不好意思伸手攔車。
總之,不太幸福。
顯然,真正的國際大都市不應該這樣。我們腳下的這些“國際大都市”,有的只是一張皮,卻沒有靈魂。
大都市的靈魂在哪里?雨果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這種說法不無道理?,F(xiàn)代化城市的靈魂,就隱藏在下水道、城市道路、公共交通這些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之中。
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不少城市為了追求GDP,追求政績,追求賣地生錢的土地財政,借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時機,大搞城市建設。在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張的同時,相應的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卻明顯沒有跟上。
最典型的例子,許多城市市郊房地產項目開盤時,打出的宣傳口號往往是“周邊有規(guī)劃中的地鐵線,計劃建設的醫(yī)院,已和某名校簽約”等空中樓閣。其背后的邏輯是:先賣地、再買房,等人齊聚集以后,再用賣地賣房的錢搞公共配套。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許多發(fā)達國家甚至發(fā)展中國家都很少見。因為這樣的城市開發(fā)建設模式,會在一定時期里給居民帶來極大的不便。更糟糕的是,一旦習慣了這種發(fā)展模式,城市化進程就容易變成一場城市邊緣拼命擴張,城市開發(fā)拼命提速,公共服務配套始終落后,居民生活始終不便利的狀態(tài)。
在這一過程中,城市的各種公共資源、公共服務的價格會加速上漲,人口增加速度也會超過城市當前的承載能力。最終結果就是各種城市病愈演愈烈,難以緩解。付出的代價則是物質極大浪費和居民生活不幸福。
科學的城市化進程,追求的絕不只是速度和規(guī)模,更需要追求效益和質量。城市擴張、公共設施配套與人口流動應該是相互適應、相互協(xié)調的。合理的邏輯應該是,在政府把公共交通、醫(yī)院、學校、綠地等基本配套完整的情況下,再建設住宅,吸引人口自然聚集。
我們建設大都市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只追求表面繁華,而是要讓百姓安居樂業(yè)。要讓我們的城市化進程回到科學的軌道,要讓城市擁有大都市的靈魂,顯然需要調整城市的發(fā)展思路。
最根本的,是要在城市規(guī)劃、城市建設中始終關注民生,關注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居民生活的便利和幸福,更多聽取普通居民的意見和要求,并將其融入城市規(guī)劃的細節(jié)。
只有這樣,才能給鋼筋水泥的城市,注入溫暖人心的靈魂。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南通生態(tài)通廊:城市與自然交融的景觀飄帶
部分城市在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對環(huán)境破壞和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忽視,導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從而引發(fā)了諸如洪水、內澇和水污染的危機。AECOM則一直伴隨著南通這座城市的發(fā)展并且持續(xù)為其綠色建設出力,主要項目包括【詳細】
蘇州成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賓城市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發(fā)布會3月29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城市館發(fā)布了2018年度主題為【詳細】
如何將城市里小塊土地變?yōu)槌鞘芯G洲
從蜿蜒的小路到鄉(xiāng)村樸素的大門設計,這里介紹營造城市中寧靜的綠洲的10個方法。當你的室外空間是一個城市廣場,如果不是特別的小,也不是漫無邊際的,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塊花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