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農業(yè)大學園林園藝學院關文靈博士及其研究團隊經過12年的引種馴化,成功開發(fā)出用于城市綠化的‘大百合’,目前已繁育出上萬株種苗,部分植株已經開花,預計3年后將作為林下地被走向城市綠地。
‘大百合’為大百合屬多年生鱗莖草本植物,因其巨大的心形葉顯著區(qū)別于一般的百合屬,因此而得名。大百合屬全球僅有我國的蕎麥葉大百合、大百合和日本大百合3種。據關文靈介紹,‘大百合’是他們于2000年在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哀牢山發(fā)現(xiàn)的野生百合品種,該品種在原生地主要分布于溫涼潮濕的常綠闊葉林下的溪谷邊、山坡地或高山草甸,喜潮濕而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和隱蔽、濕潤環(huán)境,耐寒性較強。
據了解,‘大百合’其植株表現(xiàn)為明顯的巨大性,莖高大,粗壯,高1米至3.5米,總狀花序具花6朵至20朵,甚至多達40朵,花朵喇叭狀,長度約17厘米,口徑14厘米,外面白色或稍帶綠色,內面具紅紫色至紫色條紋和細斑點,并具有芳香;其鱗莖由基生葉膨大的葉柄基部組成,直徑可達20厘米;葉片(基生葉)寬心形至卵狀心形,長25厘米至45厘米,寬18厘米至40厘米。
“‘大百合’植株碩大壯觀,葉片秀麗,花朵潔白芳香美麗,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是該屬植物中最具觀賞價值的一種。”關文靈表示,‘大百合’可用于庭院綠化和盆栽觀賞,由于植株高大,花朵繁多,在歐洲獲得了“百合王子”的美譽。其鱗莖富含淀粉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可供食用,也供藥用;果實可入藥,作為馬兜鈴的代用品。
據介紹,目前野生‘大百合’因民間大量采集其野生植株的鱗莖和果實,在加上其生境受到破壞,許多地方的大百合野生無論是種群數量還是個體數量都在急劇減少。又因其種子深度休眠,在自然條件下萌發(fā)困難,播后18個月才萌發(fā),成苗率極低。所以長期以來國內未見商業(yè)化栽培利用。
關文靈博士及其研究團隊自2000年開始進行‘大百合’的引種馴化和繁殖技術研究,經過多年研究,首次揭示了‘大百合’種子休眠的原因并探索出了破除種子休眠的方法,目前已成功申報國家技術發(fā)明專利,運用該方法對種子進行從高溫到低溫的變溫層積技術處理,不僅使種子發(fā)芽,而且所需時間比自然條件所需時間縮短了11-12個月,該項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我們目前已掌握了‘大百合’的播種育苗技術、組培快繁技術及栽培方法,并已繁育出上萬株大百合種苗,部分植株已經開花。”關文靈表示,在昆明種植的‘大百合’春節(jié)前后播種,10月底落葉。在一般管理水平條件下,‘大百合’莖干粗度可達5厘米至6厘米,株高可達2米左右,花期5月,在野外海拔高的地方花期可延長到6月份。不開花的時候葉子油亮美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大百合’非常適宜作為林下地被用于城市綠化種植。3年后我們通過種子及種球繁殖的‘大百合’將大批量走進城市綠地和庭院。”關文靈說。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yifen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