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3800畝人工濕地成“凈水器”
為保障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水質,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濟寧北湖新區(qū)處理城市中水的北湖水質凈化濕地工程近日正式投用。據悉,該工程占地面積約3800畝,分北區(qū)、南區(qū)兩個區(qū)域,投資6700萬元。北區(qū)2200畝,其中復合潛流濕地區(qū)260畝,共分為16個單元,處理規(guī)模每天5.5萬噸,現在已經投入使用。南區(qū)1600畝,處理北湖新區(qū)污水處理廠排放的一級A中水,日處理規(guī)模2萬噸。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盛夏的北湖,一望無際的荷花以妖嬈的姿態(tài)獨立于夏日群芳
來到北湖,淡淡荷香伴以高高低低層層疊疊的荷葉,荷風、荷韻、荷香讓人流連忘返
該工程位于濟寧北湖新區(qū)老運河下游,北湖東北側、南側的湖灘地區(qū)域,是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工程的關鍵控制單元。“以往污水處理廠處理的中水標準較低,此次南水北調對水質要求更高,經過濕地處理過的水可以養(yǎng)殖以及游泳。”北湖景觀建設指揮部水生植物項目組負責人楊同梅介紹。
與普通的污水廠不同,北湖水質凈化濕地,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到處是蘆葦、蒲草、睡蓮等水生植物。“來自污水處理廠的中水都是通過地下管道進入濕地。”楊同梅介紹,北湖水質凈化濕地項目采用的是“復合潛流+水平潛流+表面流+穩(wěn)定塘”這一國際上先進的處理方式。
“你不要以為這是一塊平地,這些石子底下全都是水,這也是處理中水的第一關。”楊同梅指著一塊布滿石子的“平地”對記者解釋。
北湖濕地人為地在有一定長寬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礫石等)混合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體的填料縫隙中流動或在床體表面流動。同時在床體表面種植成活率高,抗水性強,生長周期長,美觀且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現已種植了蘆葦、蒲草、睡蓮等150余種水生植物,既美觀還起到了凈化作用。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
北湖水質凈化濕地處理的主要是濟寧市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所排出的中水,該中水化學需氧量即COD指標在50毫克/升以下,氨氮含量冬天在8毫克/升以下,夏天在5毫克/升以下。經過復合潛流濕地、水平潛流、表面流、穩(wěn)定塘方式處理過后,其設計出水標準COD指標在20毫克/升以下,氨氮含量在1毫克/升以下,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銀川人工濕地成城市后花園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濕地在保護與治理中逐漸恢復。目前,全市共有濕地5.31萬公頃,其中自然湖泊近200個,批準建立了5處國家級濕地公園、6處自治區(qū)級濕地公園、8處市級濕地公園,市區(qū)濕地率達10.65%。【詳細】
三大景觀定位,濟寧濱水濕地公園雛形已現
濟寧高新區(qū)海達蓼河三期景觀綠化整治及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50%以上,預計明年6月中旬全面竣工,屆時將建設成為城市水岸公園、生態(tài)植物園、體育健身公園【詳細】
成都:大力推行“中水+濕地”模式
每天再生水供應量達7萬噸,每年供應再生水源約2500多萬噸,若按錦城湖133萬立方米的容積計算,一年能節(jié)約淡水資源相當于20個錦城湖的水量。【詳細】
山東濟寧召開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工作會議
近日,山東省濟寧市政府召開全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和國有林場改革座談會議,充分征求市直有關部門意見,專題研究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及國有林場改革工作。會議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張發(fā)堂主持,市政府副市長張繼民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林業(yè)局局長朱勇志、副局長王增河出席座談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