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花經濟背后花農的艱難轉型
年桔依然利潤稀薄
四季桔漲價三-五成,朱砂桔漲價1成,與此同時,地租也漲價一倍,人工成本漲到3000元/月。年桔依然沒有擺脫利潤稀薄的命運。
相比之下,年桔盡管也是順德的傳統(tǒng)種植品種,但其“江湖地位”和影響力,要遠大于菊花。不過對于順德人來說,過年不可或缺的“盆桔”,并不在農業(yè)部制定的全國花卉統(tǒng)計報表之列。農業(yè)發(fā)展科副科長陳德忠,已從事花卉服務工作幾十年,他說:“因為年桔只有順德人才會種,主要市場也在珠三角。”以今年統(tǒng)計數據來看,順德年桔頂峰時期的種植面積,大約有3萬畝。如今順德人種年桔,也有3萬畝,所不同的是,其中有6000多畝,分布在番禺、高明等地。順德本地今年的種植面積大概是2.45萬畝。以每畝3.5萬元計算,今年順德的盆桔總產值是8575萬元。
1月25日下午2點,一輛來自海南的大貨車,開進了林敏杰位于陳村鎮(zhèn)大都村的果場。這輛大貨車分上下兩層,把林敏杰的130盆四季桔運到海南去銷售。其實,不僅海南,陳村的年桔還會出口到港澳、東南亞等地。
林敏杰今年34歲,陳村鎮(zhèn)仙涌村人,妻子是大都村人。依托娘家20年的年桔種植經驗,年輕的林敏杰盡管“入行”只有3年,也已是頗有心得了。而這3年,剛好也是歐美金融危機波及中國,國內經濟放緩的3年。
蛇年春節(jié)來得較晚,加上過去一年國內經濟放緩。進入元旦后,林敏杰本發(fā)愁年桔銷情冷淡,出乎意料的是,一個月不到,他的年桔已有七成被老客戶預訂,而且受熱捧的不是往年的大盆朱砂桔,而是小盆或中盆的四季桔。
“政府部門因為紀律問題減少采購,企事業(yè)單位因為效益下降也縮減費用,往年受這些單位熱捧的朱砂桔訂購量也就相應下降。”林敏杰分析了一番原因,繼而慶幸自己在兩年前(年桔的生產周期一般是2年)種的年桔品種中,4/5都是四季桔,只有1/5是朱砂桔,“四季桔適用于家庭,那些完全種植朱砂桔的農戶,今年春節(jié)前估計要愁死。”林敏杰慨嘆。
而根據陳村花卉協(xié)會的初步統(tǒng)計,今年受市場熱捧的四季桔批發(fā)價格普遍漲了三至五成,但朱砂桔價格也沒跌下來,漲價一成。
為何漲價?林敏杰的一筆賬也能說明問題。“以前簽的是5年合同,6000元一年,但2011年合同到期后,地主就說2012年要升價到1 .2萬元一年;一盆年桔從苗長到成木,需要15公斤的化肥,化肥從兩年前的2元一公斤,上升到現在的2 .3元一公斤;人工每年按200元一個月的速度在漲,4畝農場4個工人,每人薪酬現在是3000元一個月。”林敏杰說。
“無奈”的轉型之路
面對利潤稀薄、土地減少,有的桔農轉做高檔花卉,有的桔農遷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有的干脆轉行。這里面,有“華麗轉身”,也有“無可奈何”。
在第29屆陳村年宵花市啟動之際,陳村鎮(zhèn)經濟與科技促進局副局長唐添華說:“現在赤花村、南涌村、永興村、錦龍社區(qū)等已無多余農地用于種植年桔,城市化步伐加速使得鎮(zhèn)內年桔種植面積已降至7000畝,此前最大種植面積為1萬畝。這意味著,陳村改革開放近30年間種植面積已減少了三成。”
唐添華說,隨著地租的上漲,一些農戶轉戰(zhàn)高檔花卉或綠化苗木,政府為了支持這些農戶轉型,也會進行技術培訓。最好的轉型典型莫過于旺林園藝的負責人鐘海旺,另外也有桔農跑到中山、番禺、深圳栽培,目前陳村周邊北滘、倫教和番禺的果場,年桔種植面積大約還有1.5萬畝。
鐘海旺1999年進入草花行業(yè),今年40多歲。多年以前,他在一家叫成美園藝的臺灣花木公司擔任銷售經理,這家公司也設在陳村,后轉到上海,發(fā)展?jié)u漸萎縮。而從成美走出來的鐘海旺,卻憑著積累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自己做了老板,創(chuàng)立了一家名叫旺林的園藝公司。20 0 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的深圳大運會……借著這些活動的契機,鐘海旺發(fā)展壯大了他的企業(yè)。目前旺林除了在花卉世界有銷售總部和生產基地外,在北滘和高明還有兩個生產基地。
也有一些農民選擇了“走出去”。如陳德忠所言,目前北滘很多種植年桔的農戶都是陳村人,走得遠的,則到了番禺等地。在北滘莘村花卉城以東的地區(qū),有不少農戶在種植年桔。吳伯一家,就是從陳村大都村搬來的農戶,他們在大都本有10畝地,被征用以后到莘村租了6畝半地,繼續(xù)種年桔。從育種開始,吳伯一家三口幾乎每天都在田里打轉,“年租金差不多5000塊錢一畝,還要負擔肥料、人工和花盆材料,政府除了免征稅外沒有任何補貼。””吳伯感嘆壓力大,“2008年最不景氣時,年桔只能賣5塊錢一盆。血本無歸,年都沒法過。”
不過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年桔市場又再次旺起來。四季桔,2011年的價格是50元一盆,去年是80元一盆,今年漲到110元一盆。吳伯今年總共種了大概有3000盆,包括四季桔、金桔、金蛋桔等多個品種,部分已銷往浙江、東北,剩下的也已被一位來自海南的熟客預訂一空。“終于可以過一個好年了。”吳伯滿意地說。
轉型模式
目前順德的花卉種植,已經成片區(qū)模式,在可以預計的未來,這種集中趨勢將更加明顯。同時,政府財政也在鼓勵大棚高端花卉種植。
花卉市場成趨勢
成立于1998年的陳村花卉世界,無疑是順德農業(yè)轉型的典范,如今它的租金已經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即便如此,也有人不惜千里從浙江、山東趕來,哪怕只是租一個檔口,也要分上年宵花市場的一杯羹,原因很簡單,陳村花卉世界已經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勒流的菊花灣、北滘的花博園,也在“模仿”花卉世界的模式。
位于勒流稔海村的菊花灣現代農業(yè)園,是順德區(qū)2012年的重點推進項目。規(guī)劃建設為優(yōu)質高效型出口農產品及園藝產品生產基地,以高端園景綠化苗木、名優(yōu)花卉種植、特種高值水產及優(yōu)質水產養(yǎng)殖于一體的科技效益型現代農業(yè)園。
據稔海村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稔海村以每畝7500元左右的價格,將位于順德水道旁邊的連片土地租給了廣東順德菊花灣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而此前這塊地是魚塘,租給漁農的價格僅為1500元/畝。除了租金上漲外,花木的土地利用率也要比魚塘高上近50%。
位于北滘鎮(zhèn)莘村的廣東世紀花博園,開業(yè)于2007年10月,曾號稱是順德第二大的花卉批發(fā)市場,卻在2008年金融風暴中迅速凋零。園中1930畝土地先因其他案件被法院查封,后又被北滘莘村股份合作社收回,2011年由另一家公司接手,并將其改名為莘村花卉城。
目前,莘村花卉城內仍有30%的地塊在招租,景觀大道及花博大道兩條主干道旁邊的地塊基本已被商家駐滿。雖然莘村花卉城此前的定位一直是“珠三角最大的鮮切花批發(fā)市場”,但記者在走訪時發(fā)現鮮花交易區(qū)仍未得到發(fā)展。園內的商家主要經營的是高端園景綠化苗木在全國范圍內的銷售,難覓盆花蹤跡。據花卉城的一位商戶分析,鮮切花和盆花相對于綠化苗木而言更加依賴園區(qū)的人氣,莘村花卉城在這一方面顯然無法與陳村花卉世界相媲美。
財政扶持大棚種花
年景時好時壞,轉型需要資金和技術,很多農民在猶豫中慢慢前行。隨著年桔價格的上漲,銷情的火爆,今年陳村年桔的行情,似乎又將是一個美好的年份。在這種情況下,年輕的林敏杰目前暫未考慮轉型,因為這需要更多的資金與技術。與年桔“粗養(yǎng)”不同,高檔花卉的種植需要花技術,周期也會相對短點,但需依靠大棚來種植,已屬設施農業(yè)范疇。
“比如紅掌種植周期僅一年,需要溫室大棚來控制室溫、到年末如果遇到天氣降溫,還需靠燒柴油為花保溫。”林敏杰說,對于轉型所需要的資金成本和技術投入,他目前還沒有做好準備。
不過,“推進大棚花種植”,已成為順德的農業(yè)產業(yè)政策。去年順德區(qū)出臺了《印發(fā)關于推進高檔花卉大棚種植實施方案的通知》,根據方案,2010年到2012年,每年建設高標準大棚100畝,3年內由區(qū)政府安排扶持資金,牽動民間投資,約帶動150戶農民參與建設高標準花卉大棚。對建設高標準大棚的投資者,給予每畝5萬元的補貼,陳村、北滘兩鎮(zhèn)財政,對入園租賃大棚種植花卉的農民,給予首年的租金補貼。而根據農業(yè)發(fā)展科的工作總結,2012年已建高檔花卉大棚61 .66畝,帶動22戶農戶入園學習高檔花卉生產和管理技術。
除此以外,目前順德對于農業(yè),尚未有其他大的扶持措施,主要還是按照中央對農業(yè)的補貼政策進行。
編輯: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