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北方城市里的人們紛紛裹起棉衣抵御風寒,而對于怕冷的植物來說,也到了一年中最難熬的時節(jié)。為了使公園里的植物安全越冬,從本月初開始,市屬11家公園根據(jù)不同苗木的實際情況,對上萬株植物開展“量體裁衣”的越冬保護,并將在12月中旬前完成防寒工程。
為老樹搭防風障
走進北京植物園,一路可見松枝、落葉鋪滿林間,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特有的清香。數(shù)十名養(yǎng)護工人頭也不抬地忙碌著,他們正在為植物過冬做最后的準備。
在丁香園和樹木區(qū),一些高矮不等的墨綠色屏障吸引了過往游客的注意。這些屏障搭建在一些幼苗和小樹的西側(cè)和北側(cè),里面是編織的草席,外面包裹著結(jié)實的無紡布。“這叫防風障,能攔截北京冬天刮的西北風,頂住五六級大風沒問題。”養(yǎng)護隊技術(shù)員王揚告訴記者,植物園每年都要對南方植物和珍稀樹種進行防寒保護,“像這樣的防風障今年圍了400延米,對幼苗的越冬植保至少要持續(xù)3年。”
除此之外,一些珍貴的老樹也需要“特護”。比如植物園目前唯一的一棵樸樹,引種自江淮流域,能在北方生長非常不易,已有幾十年的樹齡,前些年曾因寒風吹刮樹枝干裂,一度瀕臨枯死。養(yǎng)護隊今年特別為其搭建了四米多高的防風障,還在防風障外包裹了一層細密的濾網(wǎng)。距離這棵樸樹七八米外的馬褂木也享受了同樣的待遇。還有一些法桐、黃山欒等樹皮較薄的樹木,穿上了“防寒服”,在無紡布外還纏繞著一圈圈草繩。
在頤和園、天壇等皇家園林內(nèi),一級、二級古樹眾多,園林工人們給長勢較弱或樹皮較薄的樹木穿上了“防寒服”。市公園管理中心介紹,今年11家市屬公園內(nèi)冬天需要“特殊照顧”的植物有上萬株,主要是今年新植的喬木、部分花灌木和一些非本地原生的品種。
南方植物進“白房”
在植物園一處隱蔽的小苗圃里,“藏”著一塊養(yǎng)護隊的植物馴養(yǎng)“試驗田”,每年都有大量防寒工作在這里“秘密”進行。
在王揚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一批南方幼苗的棲息地—一棟棟半米高、七八米長的“白房子”。“這是另外一種防寒措施,我們叫拱棚。”王揚介紹,拱棚的骨架由木條搭造,然后用白色的硬質(zhì)塑料布做“墻壁”,能夠確保怕冷的南方植物安全過冬。
透過“白房子”,隱約能看到來自浙江的美麗箬竹、菲白竹舒服地躺在其中,棚頂上還掛著一顆顆晶瑩的小水珠。“再過一段時間,我們會給塑料布扎幾個小洞,讓里面的植物呼吸更順暢。”王揚介紹,像一葉蘭、天竺葵等幾十種不耐寒的南方花卉、盆栽已經(jīng)搬進了植物園溫室,在工作人員的照料下溫暖過冬。
據(jù)了解,頤和園今年10月展出的500余盆桂花也已運至延慶的養(yǎng)護基地。除了讓怕冷的植物住進溫室,玉淵潭公園還趁著園內(nèi)2000余株櫻花樹進入休眠期,為其中近一半的樹木進行了施肥復(fù)壯。
松枝落葉變“暖被”
林間路旁,十多名養(yǎng)護工人手持木耙子,將飄散在地上的松枝和落葉歸攏成一堆一堆的,再裝進大編織袋里。別小看這些殘枝敗葉,經(jīng)過處理不僅可以變成有機綠肥,還能覆蓋在郁金香和月季上,變身天然的御寒“棉被”。
雖然天氣干冷,但是植物園樹坑里的泥土還是濕漉漉的。原來,養(yǎng)護工人剛剛完成為全園400公頃的植物澆凍水。據(jù)了解,為植物澆灌凍水是市屬公園綠化植物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可以在澆完水后使植被表土形成凍土,一方面保持土壤的濕潤,防止春旱,另一方面提高土壤的導(dǎo)熱性,凍土層能為植物根系提供保護,還可以消滅越冬害蟲,使植物來年長勢良好。“一般是夜里凍、白天化,如此這般反復(fù)三四次才能達到防凍效果。”王揚說。
目前,市屬11家公園已基本完成了澆灌凍水的工作,香山、植物園、頤和園等公園的越冬植保開展得比較早,只剩下一些地被及宿根類植物需要進行覆土、鋪地膜等防寒工作,全部防寒工程將于12月中旬前結(jié)束。
蜜露“款待”瓢蟲
“初冬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來年植株生長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市公園管理中心綜合處處長朱英姿告訴記者,11月氣溫下降,大部分病蟲害開始進入休眠越冬階段,更要做好越冬病蟲源的防治工作,減輕來年危害。此外,還要觀察和保護瓢蟲、草蛉、食蚜蠅等害蟲天敵的越冬場所,讓它們順利越冬。據(jù)了解,各大公園每年都要為柳樹、楊樹等樹干“涂白”,這種方法除了可以通過涂料反光增加熱度,其中混合的藥劑還能殺死過冬的病蟲害。
記者昨天在植物園櫻桃溝看到,十幾萬只瓢蟲大軍已搬進四十多個木質(zhì)“陽光房”,這些小房子不足一平方米,每座房子里棲息著3000多只五彩斑斕的瓢蟲。“這塊風水寶地背風向陽,不僅采光好,而且流經(jīng)河水終年不結(jié)冰,能讓辛苦了一年的小家伙舒舒服服過冬。”植物園植保中心主任熊德平把這些“陽光房”形象地比喻為“安居工程”,而這支瓢蟲大軍則像是公園里的“回遷戶”,一代代地在這里繁衍下去。
據(jù)介紹,這些瓢蟲均來自植物園地區(qū)及周邊公園,它們作為蚜蟲和毛毛蟲的天敵,將在這里享受人工蜜露等甜食,待到明年3月,重新上崗到公園內(nèi)捕食害蟲。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yifen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