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文化:園林內(nèi)無處不在的亭
留園里的亭臺樓閣
亭,作為建筑的一種類型,不僅只建造在園林中,我國自古以來亭就有多種形式和功能。在城市中有街亭、市亭、都亭、旗亭等,蔡質(zhì)《漢舊儀》中有“洛陽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門,門一亭,人謂之旗亭。”秦漢時在交通驛道上設(shè)亭,兼有郵遞、驛站和旅舍的作用,所以又稱為“亭傳”?!稏|觀漢記》中有“筑山通路,列亭置郵”。為了防衛(wèi)需要,有在邊界城墻、要塞處建瞭望敵情用的警亭?!稘h書·西域傳》:“稍筑列亭,連城而西”。此外,還有建在水井上的“井亭”,有專為安置碑刻的“碑亭”,以及“鐘亭”“鼓亭”。
上文可以看出,亭的歷史十分悠久,有學(xué)者考證可上溯至商周,但在中國園林中的出現(xiàn),最早的史料開始于南朝和隋唐時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據(jù)《大業(yè)雜記》 載:“隋煬帝廣辟地周二百里為西苑(即今洛陽)……其中有逍遙亭,八面合成,亭、觀、橋、殿甚多。”《長安志》載:唐大內(nèi)的“三苑”中的“禁苑”中可觀賞的亭就有二十四所。當(dāng)時的亭是什么樣的形象呢?從唐代修建的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就可以看出,亭的形式已經(jīng)相當(dāng)豐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一些亭的平面和屋頂形式在當(dāng)時大都已經(jīng)有了。明清以后,園林中亭的形式比以前更為豐富。蘇州園林中現(xiàn)存的亭,大多是清代及以后建造的,始建于明代的藝圃的乳魚亭則還待考證。
亭在園林中的位置可以說無處不在,山巔、水際、路旁、入口處、庭院中,都可看見它的身影。亭位于何處,一是出于觀景的需要,以便游人駐足休憩,欣賞景色;二是為了點綴景色,二者都能兼顧,那是最好的選擇。
亭體型雖小,但園林中心水池一端的山上大都少不了它。占據(jù)最高點的亭和山上蔥郁的樹木構(gòu)成了園內(nèi)最主要的景觀,并和水池另一端的廳堂互為對景。例如拙政園中部水池北的土山上有一座長方形平面、歇山頂?shù)耐?,人坐于亭?nèi),可目觀周圍樹木花竹,耳聆禽鳥飛鳴,宛如處身于亭的匾額所題“山花野鳥之間”。又因亭旁植梅樹,綠萼花白,素雅宜人,故亭名“雪香云蔚亭”。由亭俯瞰園林景色,別有情趣,亭與池南遠(yuǎn)香堂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相對而立,互為對景。
編輯:ljing
相關(guān)閱讀
園林與書法的精神會通
陳國中先生是當(dāng)代有影響的書法家,他是蘇州人。在歷史上,尤其是元代以來,蘇州是引領(lǐng)中國藝術(shù)風(fēng)尚的地方,在書法方面同樣如此,像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王寵、唐寅、陳白陽等,都是名稱一時的書法大家。【詳細(xì)】
108座蘇州園林實行掛牌保護
7日下午,第四批《蘇州園林名錄》正式公布,隨著端本園、全晉會館、墨客園等18座園林入選,蘇州園林總數(shù)達到108座,蘇州由【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