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珩說北京:北京的公園和郊游(圖)
2014-11-25 09:01:33 來源:南方都市報 瀏覽次數(shù):
北海自從1925年開放之后也是在陸續(xù)修繕。八國聯(lián)軍進入時破壞很嚴重,西北的小西天完全被焚毀了,只剩下了骨架和石座。那時的五龍亭是沒有漢白玉護欄的。
北海1925年一直開放,但是到了1971年在沒有任何布告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就關門了。“文革”中北海是不開放的,被“四人幫”占據(jù)著,變成只有中央領導才能去的地方。直到1978年3月才重新開放,北海公園和景山公園幾乎同時關閉同時開放。重新開放的時候,北海五龍亭突然加上了漢白玉護欄。這是在閉園時期添加的。護欄原來光緒的時候就有,八國聯(lián)軍時候被毀。
內(nèi)城第三大公園是中南海,中南海整體是1928年才正式開放,但是到1946年以后就不開放了。1928年以前是北洋政府在那兒不開放,1946年以后是國民黨的行轅在那兒也不開放。所以中南海的開放時間很短,也就是1928到1946這十八年。但是中南海在1979年之后到胡耀邦主政時期,又開放過幾年的時間,包括里面的瀛臺、紫光閣、萬字廊、流水音都是開放的。過去萬字廊也有茶座,可以喝茶小憩,也是當時北平人休閑的好去處?;旧蟽?nèi)城休閑就是這三處公園,這三處都是要收門票的。
內(nèi)城還有什剎海,什剎海不收門票,可以說是最平民化的休閑場所,它的西側有個荷花市場,夏季最熱鬧。荷花市場基本上是勞動階級去的地方,除了消夏,聽曲藝、看雜耍,還賣各種便宜實惠的小吃。夏天賣冰碗兒,什么叫冰碗兒呢,就是將湖鮮———雞頭米、菱角還有柿餅、果子干等,攪在一起拿冰一鎮(zhèn),清涼解暑。此外還有扒糕、涼糕、灌腸、切糕、褡褳火燒等,煙氣蒸騰的,是春秋休閑,夏日逭暑的好去處。什剎海河沿上也有一些茶座,但是遠比前面提到的那幾處公園的茶座價錢便宜得多了。
外城和郊區(qū)的休閑:天壇、陶然亭和頤和園
具體到外城,須先說天壇。天壇在庚子事變時是八國聯(lián)軍司令部所在,那時不但不開放,且在圜丘上架大炮,嚴重威脅和侵犯了中國主權。天壇1918年才對外開放,但去的人不多,當時的北京人認為去天壇是出了城了,因為它是在內(nèi)城之外。大家不過是好奇皇家祭天的地方,真要作為休閑公園,天壇是比較荒涼的。其他公園有人管理,有花匠,有游樂設施,像中山公園就有很大一個金魚展覽,我小時候去中山公園看金魚是個重要項目,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去的只能是北海、中南海、什剎海,尤其是中山公園這些地方。天壇沒有這些設施,雖然也被開放成公園,但去一次看看祈年殿、回音壁也就差不多了。再說日壇、月壇等地,那時候更是荒蕪得很,就是留了些建筑,也不是公園,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才慢慢發(fā)展出來。以上三個壇,只有天壇是在外城內(nèi),其他都在郊區(qū),這個“郊區(qū)”的概念是以原來北京城垣的區(qū)劃來分別的。
外城還有一個地方是陶然亭,陶然亭是清乾隆時文人江藻所建,它的西北有龍樹寺,東北有香冢、鸚鵡冢、賽金花墓等。陶然亭早先不是公園,也不要門票,在清代中葉是文人雅集的地方,宣南詩社基本上是在陶然亭活動。1952年陶然亭辟為公園,當時只有窯臺是中心。格局類似于什剎海,但是沒有什剎海好,因為對北京人來說,陶然亭也是城外了。“與君一醉一陶然”,有點類似于西安灞亭折柳這樣的地方,其中的云繪樓是1954年從中南海搬遷至此的,后來也陸續(xù)移來一些外來建筑,比如說把前門大街的五牌樓拆了復建到陶然亭。1952年開辟為公園后,也建了一些現(xiàn)代娛樂設施。北京梨園界的人喜歡到陶然亭,清晨在窯臺吊嗓子。
到了城外———不是外城,主要的游覽勝地是北京西郊的頤和園。頤和園的票價是北京公園中最貴的,一開始是八毛,后來也到過一塊銀元,不是生活富裕的人是不會去的。頤和園開放的時間是1924年,開放的區(qū)域很大,有些地方不錯,有些地方很荒蕪,好點的地方是仁壽殿、德和園、樂壽堂、宜蕓館這些,接著就到長廊,從樂壽堂一直到石坊。長廊當時還保留了清代的油漆彩畫,到現(xiàn)代已經(jīng)是多少次重繪了。頤和園是仿照西湖的形制,所以它在排云殿兩側分別有兩個敞軒。西面那個敞軒叫魚藻軒,就是1927年初夏王國維先生投湖的地方。
當時頤和園的前山還不錯,但后山就不能看了。后山包括智慧海,以及后河兩岸的蘇州街整個都被八國聯(lián)軍焚毀了,所以基本上沒有人到后山去。它的東北側有個諧趣園,諧趣園當時也有茶座,也可以吃飯,但是為時不長,我還記得那里的番茄蝦仁做得很不錯。排云殿兩側敞軒、石坊也有茶座,但是1949年以前頤和園人不是很多。游人進來頤和園以后基本上是沿仁壽殿、德和園、樂壽堂、宜蕓館前行,接著就到長廊,這是一般的游覽路線。沿東墻什么沒有,但是走到十七孔橋橋頭有銅牛,橋如長虹臥波,直通到南湖島。南湖島有個龍王廟可以去,但也很殘破。
1960年前后我們家常去頤和園的南湖島上小住,那兒有個南湖飯店,后來公園里面不許開飯店了,也就撤掉了,但那房子還在。南湖飯店住不了幾戶人,它的西側,面對面可以住四家人;玩月樓下面有帶客廳帶臥室,可以住一家人;它的對面有一個陽光非常好,窗戶鄰水的房間,被一個外國老太太長期包下來,所以整個南湖飯店大概最多住七八戶人家。當時我們住的房價是一天6塊、8塊,玩月樓的房間以及另一個臨水面的房間房價是14塊錢。有一次我父母拿了稿費,奢侈了一下,住了玩月樓。當時頤和園南湖也可以劃船,從南湖島再往前走就更荒蕪了,有一個地方叫鳳凰墩,十天半個月也沒有游人到那兒,殘破不堪,也是頤和園的最南端。我們住在南湖飯店的時候,曾經(jīng)在午夜里通過十七孔橋,到銅牛,沿東岸一直走到排云殿,一路再走回來。整個頤和園一個人也沒有,月光如皎,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西郊更遠的游覽去處
從頤和園更向西行近二十里,就到了香山的靜宜園,但香山在民國時期原則上也沒有辟為公園。香山知名的一個是雙清別墅,是清代乾隆時松塢山莊舊址,后來熊希齡建為私人別墅,1949年以前毛澤東也曾住在那兒。還有就是離眼鏡湖不遠的香山慈幼院。那時候去香山的人不多,因為去趟香山就被認為路程是很遠很遠的了。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