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求:綠色建筑的發展應尋求正向循環
近幾年來,綠色建筑逐漸成為建筑發展的主流概念之一,綠色建筑也開始受到重視。關于綠色建筑的認證標準、發展方向以及如何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等問題,新浪地產有幸請到了聯洲集團副總裁、德國可持續建筑委員會(DGNB)國際部董事盧求進行探討。他認為,中國的綠色建筑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在2006之后中國逐漸重視綠色建筑,但要保證綠色建筑的向前發展,需要每一個房地產上下游從業者守住底線,靜下心來研究產品,做好的產品。
環境問題讓綠色建筑受重視
新浪地產:您怎么看當前中國的綠色建筑生存狀態?
盧求:我在清華大學之后去德國,工作生活將近15年,2002年回到國內。我回國的時候,中國對綠色建筑幾乎沒有人重視,特別是一線的設計師和開發企業,幾乎沒有人重視。而在歐洲特別是在德國,早就非常重視環境問題,然后注重節能建筑,注重綠色建筑。所以我在德國的十多年時間,一直都非常關注這些,耳濡目染,包括在做工程的過程中,也必須考慮到這些問題。回國之后我也是一直在致力于推廣和實踐綠色建筑的工作,在初期,綠色建筑在整個行業不受重視。可喜的是在2006年之后,中國推出了中國的綠色建筑標準,從高層的領導大力推行綠色建筑。
另一方面環境的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最近的華北地區PM2.5空氣污染,大面積的污染,這是廣大的老百姓、消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空氣污染,對我們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所以兩方面是綠色建筑受到重視和發展的主要動力。包括西方國家發展也是這樣,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重視綠色建筑。因為綠色建筑實際上最核心的是價值觀,做綠色建筑肯定是需要多花一些精力、財力、時間,但是它的整個收益是比較滯后的。所以只有社會整體對綠色建筑價值觀有一個相對統一和客觀的認識,整個在產業鏈上從開發企業、產品的定位、設計,從材料的選擇,以及后期的運營維護,消費者才能買單。形成這樣一個正向循環,綠色建筑才能向前發展。
所以我預計中國也會像發達國家一樣,就類似在我們國家還是計劃經濟的時候,說我們國家不會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可是實際上也是很不幸地走上這條道路。第一步先解決溫飽問題、解決生產問題,創造GDP,但環境污染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環境也有比較大的破壞。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的突顯,整個社會對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和它所帶來的價值體系,有了一個相應來講更加客觀的認識,開始大力治理污染。所以綠色建筑跟這方面是密切相關的。
尋求適合中國的綠色建筑標準
新浪地產:中國最開始做綠色建筑對外號稱什么一星二星三星的建筑,到現在可能大家更重視LEED認證這樣標準的綠色建筑,但是實際上中國在綠色建筑標準這一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還是說我們更應該看重它哪一項標準?
盧求:綠色建筑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普通的消費者和非從業人員,很難真正從本質上直接理解什么是綠色建筑,什么是一個節能環保建筑,所以從世界范圍內一個發展過程來講,大家都是通過第三方認證對綠色建筑進行認證,所以第三方是有相應的標準。最早的綠色建筑的標準是英國的BREEAM標準、美國推出LEED的標準。美國LEED標準應該說是世界上范圍內影響力最大、商業運作最成功的一個標準,但是這個標準是以美國的氣候條件,美國的工業發展水平,以及美國使用建筑習慣的基礎之上制定的標準。這樣的一個標準推向全世界之后就遇到了比較多的問題,特別是在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一個大國。我們有五個氣候帶,有嚴寒地區也有熱帶地區,不同的氣候帶對于建筑的能源的使用等各個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區別,不同的重要的影響,用一個簡單的或者用一種標準來套用就會出現比較大的問題。所以LEED綠色建筑標準從推出之后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要提升了全社會對綠色建筑的認知程度。
第二方面,特別是在美國等地區這種發達的國家,它們能耗原來非常高,通過推行LEED綠色建筑體系,使能耗有所降低。但是中國的情況跟美國有非常大的差別,我們建筑的使用舒適度,以前是非常低的。建筑能耗跟舒適度有直接關系,如果我們把標準提升到美國的高舒適度,包括四管制空調體系。所謂四管制是,在夏天的時候需要制暖,冬天的時候要制冷,原因是一個大型的寫字樓非常大,一個標準層兩千多平方米,冬天的時候室外溫度很冷,沿窗戶布置的工作位置肯定要采暖,但是靠內區部分因為有電腦,有放熱,有燈光照明,還有人體放熱,所以溫度會偏高,這時候你要保證一個非常高的舒適度,就需要制冷,所以冬天需要制冷反過來夏天也要采暖,利用空調技術手段等等。所以在保證非常高的舒適度的情況下,它的能耗就很高,當然我們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能源不是問題,環境壓力沒那么大,我們追求好的,高舒適度的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中國的情況下,我們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而且能源非常緊張,所以盲目地采用美國的過高的標準,不但不能夠降低能耗,反而會大幅度地提升中國建筑的能耗。所以美國的LEED標準在高端項目上,特別是面對五百強這種高端企業,它有非常好的市場效益,也能獲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然而從節能這個綠色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項來講,效果并不理想。
另外中國的綠色建筑標準是在參考、學習了以美國為主的世界上先進的綠色建筑標準的基礎上建立的,比較適合中國的國情,特別是適合中國現階段的經濟水平和中國現階段的工業水平,以及整個系統中人員操作的技術水平。我認為這樣的一個體系相對是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但是我們要承認這樣的一個體系,和世界上發達的體系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還需要不斷地努力。好比說世界上第二代的建筑評估標準、認證標準為代表的是德國的DGNB體系,德國體系不是簡單的綠色建筑,而是叫可持續建筑體系,包含生態、環保、經濟、社會和整個建筑的功能等方面,是涵蓋建筑的各個方面。其中對于社會需求方面,除了人體的健康、舒適,包括對于城市的環境和歷史文化,以及人員的舒適度和可干預、操作性各個方面非常人性化,是很細致的標準,這是我認為它做得非常好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對于綠色環保方面。對于中國,從整個社會風氣來講,大家還習慣于提口號,開發商也是以比較多的綠色低碳作為宣傳和銷售的手段。但真正踏踏實實下來,研究這樣的技術體系,提供好的產品,為市場為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的開發商還不是特別多,也有一些做得不錯,但是總的來講不是特別多。實際上,在國外包括在德國,對于綠色環保的入門標準,實際上就是安全、健康。我覺得我們國家現在更關心應該是在這個地步,像我們的建筑材料,包括我們的建筑涂料等等,因為它們是化學品。
化學品我們在日常建筑上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可能有幾萬種的化學品,凡是化學品中都有負面的材料添加劑在里面,而如何保證我們建筑商所需要的一種工程的材料性能,包括它的耐久性、材料的力學性能,以及美學的效果、各種質感等等各個方面,工業界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是達到同樣的效果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在環保上面要提高要求,那成本肯定會提高。但是如果我們不提出高標準要求,這些潛在的隱患可能會隨著時間慢慢地對人體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有些東西不是馬上就能看得出來的,這更要求開發的企業和生產的企業在注重環保性能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整個的老百姓團隊方面有認知。綠色建筑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的社會價值觀,研究機構包括開發企業、設計機構應該有一定的前瞻性,了解我們技術的發展,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好的產品,這樣才有可能獲得更好的社會反響,包括從經濟上的回報。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