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史:生態文明建設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出臺這一文件的背景是什么?文件有哪些亮點?今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是什么?新華社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
記者:黨中央、國務院為何要在此時出臺這個文件?有什么重要意義?
徐紹史: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作出了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戰略決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既是落實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基于我國國情作出的戰略部署。
我國資源環境方面的基本國情,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一是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加劇,特別是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二是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
意見是中央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專題部署的第一個文件,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愿景、重點任務和制度體系,突出體現了戰略性、綜合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意見就是落實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措施任務更具體、更明確。
記者:您覺得意見最突出的亮點或特點是什么?
徐紹史:意見最突出的亮點或特點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通篇貫穿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意見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制度安排、政策措施等各個方面,都體現了這一基本理念。
另一個是通篇體現了人人都是生態文明建設者的理念。意見強調,無論是政府、企業或個人,都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建設者,生產、生活過程中都應該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的要求,合理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人有責、共建共享的過程。
記者:您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徐紹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能容納、生態受保護的基礎上,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首先,要加快生產方式的綠色化,就是要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起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其次,要推進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加快形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第三,要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處處、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第四,要健全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通過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對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
記者:意見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將如何落實?
徐紹史:我們考慮,至少應該從三個方面推進意見確定的目標任務的落實。
一是強化統籌協調。意見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負總責,各有關部門要密切協調配合,共同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工作合力。
二是開展先行先試。注重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的結合,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三是細化實施方案。根據意見要求,各地要抓緊提出實施方案,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行業性和專題性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中央要求抓緊制定意見分工方案,逐項分解目標任務,推動每一項任務落實落地。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不能“跑偏走神”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草案(下簡稱草案)正式提請審議。草案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詳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 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詳細】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創新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召開
5月18-20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之際,第四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創新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為“創新綠色發展——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中的生態文明建設”,設立三個平行論壇,與會人員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綠色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等話題展開研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