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歷史城市景觀保護聯盟年會綜述
11月6日,第四屆“歷史城市景觀保護聯盟年會”暨“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問題”論壇在杭州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文化遺產活態保護”。來自中央文史館、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的專家學者以及北京、上海、西安、蘇州、麗江、開封、洛陽、安陽、濟南、揚州等歷史文化名城文物管理機構的130余位專家學者、管理單位負責人代表及杭州學各分支學科代表參加了會議。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曹錦炎主持會議。現將會議主要發言和重要觀點綜述如下:
劉穎[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市園林文物局、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局長)]:當前,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城市建設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展開。在物質增長方式趨同、資源與環境壓力增大的今天,城市文化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驅動力。一座城市的差異性、獨特性、唯一性只能來源于歷史文化遺產。為此,我們積極倡導在城市化進程中,堅持城市“有機更新理念”,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的統籌兼顧,以活態方式保持城市風貌和文化特色,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促進可持續發展。
鄒逸麟(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導):杭州作為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從12世紀開始就成為南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三世紀以來,杭州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杭州經由十三世紀《馬可波羅游記》而知名,明清以來出現大量歌頌杭州的文章。G20以后杭州更世界聞名了,怎樣讓游客感知杭州的魅力呢?第一,重視杭州風景片的制作和宣傳,讓全國游客知道杭州不僅有西湖,還有西溪、運河、良渚等很多地方。第二,杭州的周圍景點很多,政府應協同地方提升基礎設施,分散景點擴大旅游圈范圍。
賀云翱(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
教授、博導):文化遺產保護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40年前的“死保”觀念。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世界遺產保護的推動下講活用。第三個階段是21世紀之后,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活態保護中關鍵問題有三個方面:第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活態保護是沒有問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是否可持續,與整個國家的變遷、與人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接受度有關。第二,物質文化遺產有沒有活態保護,最根本的問題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問題。首先關系到我們對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認知。如果只固定在文物具有科學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的傳統認知上,活起來很難。如何將不同時代、類別、形態、規模、地點的文化遺產,融入不同的社區、區域發展指向、業態和生活需求方式之中,使之在確保主體及生存環境安全的情況下,達到活態保護的目的,真正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是當前文化遺產事業中面臨的重要使命。第三,文化遺產在建設中也受到破壞。目前所要做的是讓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認識到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責任和道義使命,以及文化遺產的資源價值。所以我們要呼吁,千方百計地讓文化遺產活下去,活下去就有希望,就有奇跡的出現。
曹兵武(中國文物報社總編):我們已經進入文化遺產時代,這不僅是遺產的內涵在擴展,不僅包括古物和古跡,一些無形的文化遺產也納入了文化遺產范圍,這個時代更關鍵的是“遺產和人”關系的變化。通常說文物有三大價值,它可以研究歷史、解釋科學、培養審美。這就需要有人利用它,跟它有互動的關系,這個觀念變化引發活態和綜合性保護利用的理論和方法的探討,其中生態博物館的探索非常有啟發價值,我想重點介紹一下。生態博物館由法國博物館人在1971年回應環境保護而提出并產生了廣泛影響,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會議研究博物館的新動向,會議認為博物館應該更加開放,更加強調互動,強調社區的參與,提出一個概念叫作“整合性博物館”。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會修改章程時,正式將服務社會及其發展寫進了博物館定義。生態博物館有三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生態博物館是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它是一塊地方——一個自然單元或者是一個社區文化單元,包括自然與人文遺產的可移動和不可以移動、有形與無形遺產,實際上它是泛化的遺產化和博物館化。第二,它是將物與人關系進行綜合考慮,擴大了博物館人和觀眾的范疇和關系,政府、專家、當地人、游客,利益相關者都是生態博物館要考慮的對象,強調經過綜合規劃以后,活態、生態性保護,在保護中展示、利用、發展,而不是把它凍結和凝固起來。第三,它本質上是提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是特定區域人和物關系的重構和新發展模式的實行。在生態博物館建設中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重新讓不同層次群體反思自己,對他們有一個重新賦權的問題,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重點是群眾參與的問題。第二,要喚醒地方的意識,反思地方及其人民在全球化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權利與義務?第三,要維持可持續保護和生態保護,帶動生態化這一套觀念。考驗生態博物館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具有營利能力,而在于這種生活和發展模式是否能為周圍群眾接受,并能自覺內化它的保護和發展理念實踐,是否可持續。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打造城市景觀需要更多的創意和浪漫
深圳這些天驕陽似火,鳳凰花開得也格外熱烈,燦爛鮮艷的繁花刷爆了深圳人的朋友圈。【詳細】
評論:城市景觀中不妨多一些“愛情隧道”
又到了網上熱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