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當可能會后繼無人
新中國建立前夕,科學機構(gòu)逐步恢復,經(jīng)馮澄如推薦,馮晉庸得以進入當時的國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工作。1948年,馮晉庸走進了植物研究所的大門。由于此前常利用閑暇時間苦練繪畫技能,所以馮晉庸一到崗就能勝任工作,當時,一個月工資只有一袋面粉,生活比較艱苦,不少同事耐不住辛苦轉(zhuǎn)行了,馮晉庸一路堅持了下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先后在北京以及東北、華東、西南地區(qū)成立了數(shù)個以植物分類學為基礎(chǔ)的植物研究所。于是,上世紀50年代,馮晉庸開始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做工程師,一直做到研究員。
1957年,馮澄如編寫出版了《生物繪圖法》,這是中國第一本生物科學繪畫專著,為植物科學畫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二年,作為馮澄如的得意門生,馮晉庸和劉春榮、張榮厚等老一輩科學畫師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舉辦“植物科學畫訓練班”,為《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和各地方志書等著作的編寫,培養(yǎng)了20多名學生。后來的7本《高等植物圖鑒》和包含300個科、3萬種植物的《中國植物志》中的插圖,都是他帶著這班的20多名學生一起畫出來的。馮老的夫人許梅娟當初也是他的學生,幾十年協(xié)助他完成了植物巨著的浩瀚繪圖工作。
退休后,馮晉庸游走于科學畫與藝術(shù)畫之間,他花了一定的時間嘗試藝術(shù)畫。功底好、天賦高的他很快找到了感覺,如今畫壇上早就有“黃胄的驢,晉庸的魚”之說。馮晉庸如今行動不如以前方便,他已經(jīng)無法像年輕時那樣外出考察,靠著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觀察植物紋理然后精確創(chuàng)作,但家里的桌子上仍然擺放著很多植物科學畫的創(chuàng)作工具,細細的鋼筆、毛筆、尺子等,偶然手癢癢了,他便擺弄擺弄曾經(jīng)的工具,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出來翻一翻。他說,自己當年培養(yǎng)的一批學生也都老了,由于植物分類學偏冷、科學畫價格較低、創(chuàng)作費時費力等原因,如今最讓他牽掛的是這個行當可能會后繼無人。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yifen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