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育帆作品:上海辰山礦坑花園(組圖)
項目名稱:上海辰山礦坑花園
設計者:朱育帆(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項目地點:上海
礦坑花園位于上海植物園西北角,通過綠環道路和辰山河邊主路與整個植物園相連。辰山采石坑屬人工采礦遺跡,20世紀以來采石,南坡半座山頭已被削去。為保護礦山遺跡,加快生態礦山、美化環境建設,結合上海辰山植物園的建設,這里被批準建設成為一個精致的、有特色的修復式花園。
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工業活動,采石業伴隨著漫長的文明進程而發展,見證了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干擾、掠奪和破壞。采石工業剝離表層植被,劇烈改變地形,造成水土流失、景觀破壞和生境破碎化,是生態退化研究中的一種重要類型。礦坑花園總體面積為4.3公頃左右,由高度不同的四層級構成:山體、臺地、平臺、深潭。其中,山體表面較平整無層次且風化相對嚴重,無明顯紋理和凸凹,無裂紋,立面有直開的矩形通風口,顯突兀。臺地上植被茂盛,靠近巖壁的位置現狀留有洞庫的出入口6個;平臺部分為采石留下的斷面,地勢較平,邊緣地區有生長良好的水杉林;深潭面積在1公頃左右,與平臺層高差約52m,潭水清澈,有自然形成的島嶼和植被帶來一絲生機。
這樣一個項目中,設計師面臨很多挑戰。第一個挑戰是修復嚴重退化的生態環境。場地內植被稀少,物種貧乏,巖石風化、水土流失嚴重。第二個挑戰是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礦坑遺址的景觀價值。因此,如何重新建立礦坑和人們之間的恰當聯系成為設計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設計師選擇了同時用"加減法"應對采石礦坑特殊形態的生態修復設計原則:采取"加法"策略通過地形重塑和增加植被來構建新的生物群落。針對裸露的山體崖壁,設計師沒有采取常規的包裹方法,而是尊重崖壁景觀的真實性。在出于安全考慮的有效避讓前提下,設計師采取了不加干預的"減法"策略,使崖壁在雨水、陽光等自然條件下進行自我修復。對于存留的臺地邊緣擋土墻,設計師用銹鋼板這種帶有工業印記的材料,對其進行包裹,形成有節奏變化和光影韻律的景觀界面。
在中國山水畫和古典文學的審美啟示下,該項目采取現代設計手法重新詮釋了東方自然山水文化以及中國的烏托邦思想。不同于西方"靜觀"的欣賞方式,東方傳統更強調可觀、可游的"進入"式山水體驗。設計師在平臺去設置一處"鏡湖",倒影山體優美的曲線,從四周都可以觀看,增大了觀景視域。為了改造山體稍顯枯燥的立面,倚山而建一個水塔,有效的調整了其節奏,并有泉水從山中留出,增加生趣。對應水塔,在鏡湖另一側坡地頂端設置望花臺,可以在鏡湖的水光中看一年四季山景變幻。
同時,在東側山壁之上,開辟出一條山瀑,水從山頂一瀉而下,與巖石撞擊時帶來美妙的水流聲。呼應山瀑,援引中國古代"桃花源"(一種典型的隱逸思想,脫離俗世,隱入自然)的意境,順序設置鋼筒(利用懸崖的危險之勢,模仿采石時的爆破之態,以傾倒之態勢將游人引入棧道)-棧道(在行走之際觀賞采石留下的山石皴紋,耳畔是山瀑的聲響)--一線天(從采石殘留的卷揚機坡道上開辟而來)這條驚險的游線,通過蜿蜒的浮橋(中間的平臺可以讓游人感受山水交映的美)進入山洞,穿過隧道便來到世外花園。這條游覽路線,既精彩刺激又寧靜怡人,各種自然之態均含納其中。
在生態修復與文化重塑的策略基礎上,通過極盡可能的鏈接方式,場地潛力(capabilities)得到了充分表現。一處危險的、不可達的(inaccessible)的廢棄地已經轉變為使人們親近自然山水、體驗采石工業文化的充滿吸引力的游覽勝地。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朱育帆:青海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景觀設計
朱育帆的青海原子城國家級教育基地景觀設計的構思與來源。【詳細】
看朱育帆大師怎么玩“淡”設計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副系主任朱育帆教授是近年活躍在國內景觀設計領域頗受矚目的一位優秀設計師和杰出專家,其自幼接受過正統的中國傳統園林教育與文化熏陶,是國內第一位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專業博士。【詳細】
風景園林師國際論壇之對話大師活動實錄(三)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5月19日晚,第九屆園博會風景園林師國際論壇的對話大師活動在大成路九號酒店成功舉辦。活動由日本千葉大學教授章俊華主持,本次活動邀請了彼得·拉茨先生和三谷徹先生;以及朱育帆教授和李敏等進行了現場對話與交流。【詳細】
風景園林師國際論壇之對話大師活動實錄(二)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5月19日晚,第九屆園博會風景園林師國際論壇的對話大師活動在大成路九號酒店成功舉辦。活動由日本千葉大學教授章俊華主持,本次活動邀請了彼得·拉茨先生和三谷徹先生;以及朱育帆教授和李敏等進行了現場對話與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