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園冶杯專業獎參賽項目:丹寨萬達小鎮
保一夢苗家傳統回憶給后人
留一方自然山水給丹寨
還原本土風貌
最大限度利用現狀地形和自然風光
植入本土傳統工藝項目
主街串聯四個主題特色廣場
完美呈現自然樸素又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項目名稱:丹寨萬達小鎮
項目地址:貴州省丹寨縣
業主單位:丹寨縣金建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設計單位:笛東規劃設計(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主設計師:耿文闖
項目概述
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西部的丹寨,境內河溪縱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物茂盛且種類繁多,夏季均溫21-25度,森林覆蓋率近70%(66.3%),是云端上的避暑天堂,對比起都市的快節奏生活絕對算得上是世外桃源。2016年萬達集團出資6億元,在丹寨縣投資丹寨旅游小鎮,邀請DDON笛東結合丹寨非遺文化和山水優勢,打造這一方樂土。
“煙波浩渺云霧繞,青山綠水景映天”。在丹寨文旅小鎮項目的設計過程中,笛東的設計理念和愿望就是“保一夢苗家傳統回憶給后人,留一方自然山水給丹寨”。
設計思路
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了全方位的實地考察與古鎮研究。在走訪了多個當地遺存鎮、寨之后,總結了一套完整的考察報告。包括當地的民俗民風、文化符號、生活方式以及本地古鎮的尺度分析和項目現場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最終將項目定位在“還原本土風貌,激發經濟活力”的基調之上,并根據現狀地形條件大膽地將原有的“一”字形單條街道的規劃形式,調整為“S”形縱向三街十多條橫向巷道的布局方式,更大限度地利用了現狀地形和自然風光,同時增加了整體項目的生態方式以及游覽趣味。
另一方面,在大體的規劃布局確定之后,又根據民俗考察報告的內容,將蠟染、古法造紙等本土傳統工藝項目植入其中,對傳統文化進行了保護和傳承。并通過一種最為自然的方式——老院子對其展示、經營,讓這些傳統文化在此得以生長,真正地“活”在了古鎮之中。
項目整體的主街串聯了四個主要廣場“錦雞”、“尤公”、“古樓”和“苗年”,每個廣場都有其主題的特色,代表了苗族居民不同節日、不同場合的生活場景,或熱烈,或莊嚴,或輕松,或自然,完美地呈現了自然樸素又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總平面圖
分區設計
山門
經過一條寬闊平坦的公路,巍峨的丹寨小鎮山門便呈現于眼前。11.6米的山門雖不及宮殿的雕梁畫棟,但那原木的暖灰,與檐口那一抹圣潔的白,訴說著來自遠古苗人的故事…..
尤公廣場
苗族人民是蚩尤的后裔,而丹寨則是目前全國唯一完整保留祭祀蚩尤習俗的村寨。以苗族祖先命名的主入口尤公廣場,總體分為迎賓前廣場和主廣場2部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夾道兩邊的8根苗族特色圖騰柱,柱子頂端鑲嵌著由當地手工匠人親手打造的苗族銀飾,凸顯對外來賓客的歡迎之意。正面一座9米高巍然挺立的三層苗族牌坊,莊重質樸。
無論是廣場中具有傳統銅鼓元素的車檔石,還是古樸沉靜的鋪地青石,都低調的訴說著小鎮對傳統的崇高敬意。
尤公廣場呈圓形設計,面積2000平米。除了3層的吊腳牌樓,最大的亮點就是廣場的地面鋪裝。鋪裝紋樣設計采用了苗族特色的銅鼓紋樣,圖案深色的地方采用了當地青石,搭配深淺不同的卵石進行鋪裝。
特色鋪裝的圖案由中心向四周呈星狀輻射,外側9層的苗族圖案紋樣代表世間萬物,整個圖案敘述著農耕民族亙古不變的寓意——太陽輻射世間萬物。出于對大自然的敬仰,廣場上保留了一棵古老的香樟樹,象征著古老生命和文化的繁茂。
苗年廣場
“千杯百鏨長桌宴,烹羊宰牛過大年”
沿主街前行200米便到了苗年廣場,苗年廣場根據苗族同胞慶賀苗族新年這一習俗來進行設計創意和命名。居住在雷公山西麓丹寨和雷山等縣的苗族人民,每到農歷冬月間,都要隆重歡度自己的民族節日——苗年。節日期間,他們會舉行多種多樣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如吹蘆笙跳月、斗牛、賽馬等,熱鬧非凡。
斗牛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從耕種勞作還是節慶的斗牛活動,都離不開它,因此神牛成為苗族的圖騰崇拜。
占地1500平米的苗年廣場,地面鋪裝采用了巨大的牛頭紋樣拼花。從高空俯視,整個牛頭紋樣呈現梯形設計,龐大的牛頭圖案給人非常震撼的視覺效果。材質古樸的鋪裝材料也是來源于當地,整個色調跟小鎮風格相輔相成。此外,苗年廣場的眺望臺還設置了4根7米高的牛頭圖騰柱,威嚴震撼,與廣場地面的牛頭紋樣交相呼應。
鼓樓廣場
鼓樓廣場上的標志性建筑——鼓樓,共有13層之高,巍然挺立,是獨特的侗族風格建筑。委托當地老工匠1比1還原建造的鼓樓氣概雄偉,飛閣垂檐層層而上。瓦檐上或彩繪或雕刻著山水、龍鳳等圖案,云騰霧繞,五彩繽紛。
鼓樓下端呈方形,四周設置長凳,是苗侗人民娛樂的好地方。每當夏日炎炎,男女老幼都會來此乘涼,寒冬臘月則設置火塘,大家聚到這里圍火,唱歌彈奏。每逢節日,村寨人民更是聚集這里,吹蘆笙,對歌作樂。據說當地青年男女都是在夜晚對唱情歌,設計者對鼓樓的燈光進行了加強處理,讓鼓樓夜景具有濃郁的浪漫氣氛。
錦雞廣場
“群芳碧艷起萬虹,自成苗家新舞種”
苗族是一個神秘又古老的民族,苗族的圖騰各地也不同。以錦雞為圖騰的錦雞苗族人民,創作出極具地域特色的舞蹈——錦雞舞。在蘆笙伴奏下,身著錦雞服飾的苗族姑娘們,隨蘆笙曲調節奏變換出優美姿勢,頭上錦雞銀飾躍躍欲飛,銀角冠一點一搖,腿邊花帶一飄一閃,舞者步履輕盈,酷似錦雞在行樂覓食。
錦雞廣場基于錦雞舞表演而設計,地面采用環形的卵石拼花鋪砌,紋樣提取自錦雞旗上紋路和元素,整體宛如苗族女性裙擺旋轉。
廣場北側為兩座9米高的苗族風格闕樓,威嚴肅穆,闕樓上描畫有錦雞圖案,逢重大節慶之時,當地少數民族會和游客們一起,圍著火盆轉圈起舞,表達對游客的熱誠歡迎。
蠟染小院
“流光溢彩山水畫,云蒸霞蔚朦朧詩”是古人描繪蠟染的美好詩句,丹寨縣至今還保留著手工制作蠟染布的技藝,設計師高度重視傳統手工藝文化,也多處運用到了蠟染元素。從建筑柱礎的包角,燈具的燈罩到內裝的布藝,都應用了蠟染傳統布藝,傳承了丹寨人民對手工蠟染布藝的熱忱。
小院分前后兩院,整體建筑借鑒馬家堡。前院以展示、銷售蠟染手工藝品為主,后院則為手工蠟染的全部生產流程展示。
對于蠟染小院的設計,設計師著重空間功能的刻畫,堅持以實用性為主,觀賞為輔,全過程的再現傳統蠟染手藝的全部流程。適宜的庭院尺度搭配傳統蠟染器具,讓這里變成一個“蠟染藝術空間”,游客不僅可以觀看,而且可以真實參與整個蠟染過程,整個院落的參與性和互動性一覽無余。
鳥籠小院
對于旅行來說,住宿尤為重要。卡拉鳥籠民宿提取卡拉村手工鳥籠的文化性,設計了為以鳥籠為主題的特色民宿。
庭院之中隨處可見手工鳥籠的身影:鳥籠燈、鳥籠店招、巨大的鳥籠休息室等都成為了此間一景,給游客提供倦鳥歸巢般的歸家體驗。同時,設計中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展示,全過程再現傳統編制手藝的全部流程,適宜的庭院尺度和創意性的鳥籠改造物,讓這里的一切仿佛都與傳統編制工藝相融合。同樣的,游客不僅可以目睹鳥籠的全部編制過程,而且可以親身實踐,參與制作。
古法造紙小院
“繁雜卻亙古千年,歷史與技法傳承古今,紙漿間流淌的都是歲月浸染過的章節,記錄著過往曾經,也書畫著山河錦繡,黔山秀水之間的古法造紙,就是祖輩傳承下來的最溫暖的工匠記憶。”
手工造紙是南皋鄉石橋村特有的民族傳統工藝,從唐朝中期開始沿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且傳統工藝保持完好,被稱為我國現存的“活化石”。古法造紙小院,是石橋村造紙在現代商業旅游中的縮影,竹木結構的前廳大門配合籬笆、院墻、幌子、展示架,讓游客遠遠就能聞到造紙的清香。
各色古法紙張融入造紙小院的各個角落,既具有裝飾效果,又具有濃濃的傳統氣息。在這里保留著完整的傳統民間工藝,每道工序,都將呈現匠心手工的獨特魅力。手藝人作坊里,歷史似乎在這里凝固下來,原始的工具,傳統的方式,更像是他們與祖先的一次通靈。伴著風中吟唱著的古老歌謠,延續千年的古法造紙就在這般寧靜的山水間傳承千年……
“洗盡鉛華今猶在,寧靜致遠意未央。繁花落盡無人語,素樓古雅瞰湖殤。”丹寨小鎮質樸而典雅的形象,已然呈現在東湖西麗。吊腳樓,湖濱碼頭,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觀湖地點。描繪出一種“幽雅湖光色,碧翠青山語。愿為池中物,共賞苗疆女”的浪漫情懷。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