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首個公園源于一場大火 英國人借此造了私家花園
美國埃塞克斯博物館所藏外銷畫上的美國花園景象。
從河對岸遠看十三行。
廣州,史上的那些個第一
嶺南園林是中國三大園林體系之一。它是多樣的物種,優美的山水,富裕的生活,靜雅的審美綜合而成的瑰寶。嶺南園林的歷史很悠久,在廣州,秦末漢初有南越宮苑,三國有虞翻訶林,唐有鄭從讜荔園,南漢有九曜園,南宋有蘿坑精舍,明末有東皋別業,清有余蔭山房、南墅、秋江池館、海山仙館。此外不要忘了,中國第一個獲得國際金獎的園林——芳華園,就是廣州園林的杰作。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另外兩座出現在廣州的園林——英國花園和美國花園,它們是中國近代公園的起始。
1822年十三行大火成了英國花園出現的契機
建筑學者彭長歆指出,過去一般認為,清同治七年(1868)落成的、位于上海外灘北端、英美公共租界南側的公家花園為中國出現的第一個公園。但在第一、二次鴉片戰爭之間,廣州十三行英國商館和美國商館前的珠江河灘上也曾出現過兩處相連的、由在粵西方商人共同使用的園林,即“美國花園(American Garden)”和“英國花園(English Garden)”,它們才應該是中國近代最早出現的、具有現代意義的西式公園。他還特別強調:“十三行美國花園、英國花園的創建是19世紀中期全球性公園建造活動的一部分,與后來的香港兵頭花園、上海外灘花園一樣,是世界公園建造史無法罔顧的重要環節。”
康熙三十八年(1699),英國東印度公司首先在廣州城外預設地點設立商館,隨后,法國、美國、普魯士、西班牙、瑞典、丹麥等10余家外國商行陸續入駐,俗稱十三行。早期十三行除了美國館前的廣場稍大外,其他部分不足以滿足大量的人流聚集,更談不上閑情逸致地散步。根據清政府陸續出臺的一系列規定,外國人到廣東只能居住行商館內,也不能攜妻女入館。為提供必要的活動空間并避免西人入城,清政府準許“惟每月初八、十八、廿八三日,準其前赴海幢寺、花地閑游散解”,也即把海幢寺一帶開辟為外國人的有限開放的休閑區。中國行商利用了這一規定,在海幢寺周邊的河南地帶及花地建造了許多私家花園,包括河南潘家花園、伍家花園,花地馥蔭園等,并通過周期性地舉辦游園會,為十三行西方商人提供消遣、娛樂。
十三行前廣場最初為灘涂。隨著常年淤積及商人們有意地拓展,十三行前廣場逐漸成形,其功能主要用于臨時堆放貨物,后來沿珠江河岸種了幾株供遮蔭的大樹。由于來華西人漸多,而十三行沿江居住地帶狹窄,使他們想方設法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豐富自己的閑暇生活,比如以西洋式風格建房,舉辦西式宴會、音樂會、劃船比賽等社交活動,不時造訪中國行商的花園等。1822年十三行大火,區域內遭到巨大破壞。在清理了火災垃圾后,英國人在商館前建造了一個面積約0.63公頃的私家花園。但此時英國花園尚屬于英國館獨有,不是公共花園。
業余設計師設計建造的“廣州公共花園”
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十三行開始經歷由純粹商館區向西式社區的過渡。其結構、規劃和功能都與前大不相同。1842年前后,美國花園開始建造,其范圍北以十三行前的道路為界,西至靖遠街,東至新豆欄街,南臨珠江,面積為1.2公頃。美國人訥伊和沃倫·德蘭諾最早動手在這一區域內整治了道路,并種上了樹,當時十三行最大的美資貿易公司的老板伊薩克·布爾,則擔任了花園的規劃設計及建造和督建。他布置了8組大型圓形花壇,其他大小不等的長方形及扇形花壇分布在圓形花壇之間及廣場的四角,條形石凳則散布在花園各處。花園四邊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圍墻,向西側靖遠街和東側新豆欄街為實體封閉圍墻,面向珠江和商館則采用了通透的柵欄,并設有門扇可供進出,還設有埠頭。
1843年英國商人與十三行的怡和、廣利、同孚等行商簽訂租地草案,并租借了西面的新豆欄巷,廢除了長期分隔十三行前廣場的公共通道,英國館前廣場得以與美國花園連成一片。經過系統整治和建設后,由美國花園和新改造的英國花園共同組成的“廣州公共花園”正式成型。
學者江瀅河指出,根據現有的文字和圖像資料,“我們可以看到逐步建造和擴展出來的廣州公共花園,以草地、綠樹、花卉為其主要景觀,輔以規整的小徑,給人以視野開闊、舒適明朗的感覺,迥異于狹小、精巧的中國官私園林,具有西式公園的重要屬性,即公共性、公眾性與休閑性。這些特征是與西方工業化后空間的發展及人們在被制約后尋求放松、休閑等觀念相聯系的。19世紀休閑觀念在歐美社會尚屬新潮,廣州口岸出現的西式花園就體現了這種時尚,盡管并沒有立刻影響到中國人的生活,但不能不說廣州在這方面的確與世界同步了。”1856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國的侵略行動激起中國民眾的憤怒,12月15日民眾焚毀了十三行商館區,廣州公共花園也消失在大火中。
沙面出現的廣州公共花園即使放在世界范圍內,也屬于最早的公共公園之列。彭長歆指出,英國直到1833年公共步道特別委員會成立后才開始研究建立完全對公眾開放的公園的可能性。美國直到1856年才擁有北美第一個專門修建的公共花園——紐約中央公園。這樣看來,這些英國、美國商人在遙遠的廣州一處人造小島上的“業余”造園舉動,無意中具有了書寫歷史的價值。
西式空間布局和嶺南本土植物的交融
1849年美國商人羅伯特·福士在給妻子信中說: “每天晚上8點到10點,在花園里散步都非常舒心……花園里種植了差不多1000棵樹和灌木,排列優雅,花園里有貝殼鋪就的小徑有20英尺寬,透水性很好,下雨后半小時就干了。每年有10 個月時間樹木都枝繁葉茂,大多有20到30 英尺高”。
彭長歆等學者指出,十三行美國花園、英國花園的植物配置展現了19世紀西方人對華南地區植物的高度熟悉。從布爾設計的美國花園可以看到,各種喬木、灌木被有序地搭配以確保花壇中植物景觀的層次、形態和色彩,以及良好生長所需要的空間。
1844年,在中西植物交流史上極為重要的英國“植物獵人”福瓊被倫敦皇家園藝學會派到廣州,收集研究中國植物。他對花園非常推崇,說里面種植著很多中國南部土生土長的灌木和樹。時人記載:“到了晚上,美國花園里到處是歐洲人在聚集,他們來這里主要是想吹吹風……年輕的商人戴著黃色手套,公司職員們戴著白色圍巾。他們冷靜而拘謹的舉止跟環境很相稱。”
廣州是珠三角地區花卉、苗木種植與貿易的集散地。彭長歆指出,十三行對岸的花地在中西園藝交流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作為廣州觀賞植物的傳統培育場地,花地的苗圃定期為商館提供花卉,并周期性地舉辦花市,而廣州行商的花園也為西方植物學家采集中國植物樣本提供了方便。得益于長期華南植物的研究,并在本地花匠的幫助下,十三行美國花園和英國花園大量采用本地植物。從有關該時期美國花園、英國花園的外銷畫中,可以辨認出的植物包括樟樹、荔枝、扁桃、秋楓、含笑等常綠植物,木棉、紫薇、柳樹、玉蘭、魚木、菩提榕、楓香等落葉植物,以及竹類、楊桃、大紅花、月季、灰莉、芭蕉等本地常用觀賞性植物。西方式的公共空間布局和華南本土植物栽培的配合,使公園有了別樣的美麗。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廣州全市公園將逐步拆圍透綠
廣州公園內被圍墻【詳細】
日本栗林公園 承襲唐風漢俗
蘇州是園林的大觀園,各式各樣的園林寄寓了無數王公貴族或風雅人士的夢想;日本承襲了中國唐風漢俗,對庭園的經營也不遑多讓,歷代藩主、將軍甚或天皇,無不精心設計優雅的庭園,既可休閑又能附庸風雅。此次廣島四國之旅,幸【詳細】
航拍沙巴最美酒店,俯瞰東姑阿都拉曼公園
由于香格里拉離沙巴國際機場特別近,所以經常會有飛機飛過,沒有經過申請是不能私自航拍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