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升公共空間意識
所謂公共空間,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間,包括街道、廣場、公園、體育場、居住區戶外場地、公共綠地以及公共圖書館等,它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有的資源。公共空間意識則是指人們對于公共空間的范圍、功能、權屬等的思想觀念和心理認知。近些年來,公共空間有了一定拓寬,但公共空間私有化、孤島化、碎片化趨勢嚴重,并與公眾活動相對分離。
公共空間意識是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也是建設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前提條件。公共空間意識歸根到底是一種公民意識、一種權利義務意識。行使權利并非信馬由韁、為所欲為,而是應以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權利為前提。
培養公共空間意識需要厘清百姓在公共空間享有哪些法定的權利和義務。
公共空間的范圍不清楚,權利義務的界限不明確,這是導致百姓公共空間意識缺失的重要因素。相關立法和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合理劃分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范圍,明確界定公共空間各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違反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保證所有公共空間都能向全體百姓開放,確保每個參與者的合法權利都得到平等尊重和保護。
培養公共空間意識還需培養并遵守公認的或潛在的道德規范。公共空間意識的養成除了硬規則的約束,還要靠軟道德的引導。道德教育是培養百姓公共空間意識的重要路徑,這就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并不斷創新道德教育,以百姓的自覺自律為實現路徑,以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來抑惡揚善。當這些道德規范成為大家的共識并且暢通無阻,百姓的公共空間意識必將得到大幅度提升,不僅會減少社會的無序和混亂,降低社會管理的成本,還會激發越來越多的正能量,更大程度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公共空間,觸手可及的生活之美
喜歡一個城市,是需要有理由的。有的人喜歡這個城市的詩意,從望江樓到浣花溪,從萬里橋到武侯祠,腳下每走一步,都有詩人吟誦的回響。有的人喜歡這個城市的美食,從春熙路到寬窄巷,從玉林小區到撫琴小區,有格調非凡的精致筵【詳細】
北京地下群租房的華變增加公共空間有效供給
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啟動了城市環境與安全的專項治理工作,為了減少火宅、減少公共安全隱患,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城市地下室、群租房、違規公寓等進行了認真清理。使得社會城市面貌和城市安全得到了極大提高。然而對【詳細】
在城市更新中完善公共空間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市正加快對萬綠園進行升級改造。目前,萬綠園生態修復工程第一階段已接近尾聲,計劃春節前全面完工,屆時,一個顏值更靚、品質更高、功能更完善的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