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杯專業獎:印度Naya Raipur市34區總體規劃
項目名稱:Sector 34 Masterplan, Naya Raipur
項目地點:印度納亞賴布爾(Naya Raipur, Chhattisgarh, India)
項目面積:231公頃
設計時間:2014年-2018年
業主單位:Naya Raipur Development Authority (NRDA)
設計單位:ALPA NAWRE Studio Co., Ltd.
主創設計:Alpa Nawre
設計團隊:Astrid Tsz Wai Wong, Gaurav Lohiya, Saurabh Lohiya
項目概述
到2050年,印度城市人口會增加到4億人,它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國家。
作為成長在城市邊緣的農場,由于糟糕的水治理和食物生產,農業村莊逐漸淪為貧民窟。
34區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化范例,是一個到2030年會有54000人居住的231公頃大的居住區,位于印度的綠色城市納亞賴布爾(Naya Raipur)。這個區域既有的農村人口有3500人,作為新居住區的農地的村民就成了計劃之外的了。
城市化的發展不局限于現有的設施。34區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怎樣發展農村的機會,重新規劃場地分布和平衡通道,使用和管理現有資源。
景觀設計師如何基于可持續資源管理和社會正義感規劃新的居住區?
項目地點的極端水問題:降雨非常多但是只集中在每年的三個月,這導致了該區域雨季的大洪水以及夏季嚴重的缺水。暴雨成災導致了很嚴重的損失和不便,而且在雨季之后也無法種植和灌溉
地區特征:現狀地區內的村莊住民在規劃之外,而且農地要被用來開發,超過一半的村民是文盲,85%的村民只能種地。一旦農地被開發,他們將淪為城市貧民
設計目標
設計總的愿景是發展有彈性的食物、土地、水管理策略,有益于城市邊緣的農業社區。設計地點表現出了像中國、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城市化中最有壓力的兩個問題:
1、對于資源比如水的錯誤管理,尤其是夏天缺水和雨季暴雨泛濫;
2、城鄉人口方面的物理和社會隔離、排斥。
規劃方案
地勢引導街區布局使得水順街流下——而不是進入生活區并且進入保留水池(比新規劃的區域低但比谷物種植灌溉區高),廢水被自然安排進入低于住宅區但高于灌溉植物農場。
平面圖
新的城市發展規劃滿足了住宅需求,現有的村莊被客戶要求保留不動但結合了新的發展,成為將不同的人類統計學和城市形態學連接在一起的豐富景觀。
設計理念
設計定義了地點的概念,通過空間構造作出一個有彈性和平衡資源的規劃。景觀設計師在印度和中國這樣城市化迅速的國家中做出貢獻。
我們做了一個有著社會意義的平面圖,由景觀設施驅動著有彈性、分散化的對水和食品生產的管理,確保了空間可以給人類和非人類使用。
34區平面圖旨在給世界各地都在快速發展的市中心和有著非常大但持續性差的工業發達國家的城市創造一個創新性的范例。
設計所帶來效應
城邊效應
城市農業設計將實現食物、水、工時、勞動和錢的相互效應,還對城鄉之間的公共空間進行互助、有益的空間規劃。現在的梯田部分被保留,用來提高本地農莊實踐和生產景觀的管理。
食物和水協同效應
食物綠洲:農業/食物生產連接著當地兩個不同的城鄉人群,讓他們受益的不止是更容易獲得新鮮有營養的食物,也創造了工作機會和更高品質的生活。一部分現在的稻田被保留并且增加了農業選擇,比如植物農田、水產池塘、社區花園、牲口的食物供給地、果樹林。
土地開發和靈活使用:所有居住區開發被設計為高地以減少暴雨洪水和地勢引導街道布局,使得水可以順著街流進雨水儲存池且不進入住宅區。城里人可以從政府租地作為社區花園和牲畜食物儲存區,由他們自己培育或者從村民手中獲取幫助。 村民可以出租保留農地給政府,將有機谷物出售給磨坊。他們也可以把土地和水池出租用來種植植物、水果和水生植物。
水儲存、再利用和補水:最大化利用水資源以應對水資源不足。總體規劃利用了項目的年度高平均氣溫和充足的光照,用來應對新的居住發展中的所有廢水,方式第一是低使用,第二是廢物穩定,第三是熟化池。這些水被用來植物農場灌溉。所有的屋頂雨水都被收集到地下水箱,用來灌溉社區花園和食物種植池。所有雨水被排放進濕地沼澤并被存儲,用作灌溉水生植物和冬天生長的谷物的滯留池,同時也減少了洪澇災害。這些池塘和農田有助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在印度炎熱的夏季這種作用尤為明顯。因為當地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補充被嚴格控制。廢水處理池連接著儲水層并可以防止儲水層污染。
城里人提供廢水給農民用于灌溉用水:不同種類的水設施被設計用來收集和儲存屋頂上的雨水;收集、過濾并儲存暴雨雨水;管理蓄水層補水;治理和儲存廢水并在非雨季再利用與耕種農業途徑
供水基礎設施:超過50英畝的土地用于雨水涵養池、廢水處理池和生物濕地的景觀用水基礎設施。地下蓄水池和管理含水層補給井補充了景觀基礎設施
滯留池邊緣是多功能公共步道:水池提供灌溉農田用水和水產品養殖用水,而水池的邊緣充當公共空間,將人們與基礎設施聯系起來。水產養殖業提供了和漁民互動的機會,將毗鄰農貿市場和基礎設施的寺廟和農貿市場與社區聯系起來
勞動力和經濟效應
知識和勞動互相依賴性:由于只受到了很少的正規教育,超過85%的村民都是農民,但有著馴養當地牲畜和農業的專門技能。這些知識對于要來的沒時間或沒馴養牲畜的城里人有很大幫助。同時,要過來的城里人會帶來他們的科技手段,并通過成人晚課傳授給村民,還能提高農業實踐能力。
經濟效益:通過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在多種農場里的機會還有學習技術的課程,現在的村民可以提高他們的經濟狀況。他們可以在谷物農場、蔬菜農場、水產養殖池還有果樹林中為自己工作,然后將產品通過農業市場、農業旅游和從農場到餐桌模式賣給城市居民。或者,他們也可以用自己在農業和食物方面的知識和勞動,從社區里的城里人那里獲得報酬。有這些技巧,他們可以開展自己的小買賣。
城里人的新鮮產品和居民的技能培訓:現有的村民、遷徙城里的租戶以及多元化投資的農場主,村民提供給城里人勞動力、知識和新鮮農產品,作為交換,城里人給村民提供財務收益、現代農業技能/技術技能培訓
生產性景觀:超過200英畝的土地被用作生產性用地,從諸如飲食街區、社區花園城市居民的租用地和管理用地,到諸如養殖池塘、果園、蔬菜和谷物租用地和管理用地
排屋街區的食物用地:城市居民養雞、牛、種植蔬菜園為了獲得新鮮食物,反過來,村民往往將蔬菜園和家畜作為額外的經濟收入,從屋頂收集的雨水灌溉食物區。
公共空間效應
包容性人群:通過給不可見的農民和城里人的關系設定物理空間,公共空間被規劃為促進兩種人口間的互動、理解和社會凝聚力,比如農業市場、農場道路還有水產池塘都是為了公眾設計的。
鏈接設施:公共空間提供了基礎設施和娛樂需要,所以基礎設施沒被隱藏,而是成為日常生活中可見的一部分。比如說,保留池邊和生態沼澤池塘邊的道路可用于公眾散步,地下水儲存池的頂部是廣場,農業用道也可以作為散步道。許多這些公共空間將有持續文化價值,因為他們支持舉辦傳統節日,比如說Holika火燒節在街道廣場舉行,水浴儀式在池塘舉行。
多樣化空間:公共空間是各種不同大小的大社區聚集空間似的小街區廣場。根據他們的功能如生態溪流、自然公園、城市廣場到濱水步道和農村小道,提供很多娛樂和健康生活的條件。溪流對群眾欣賞當地生態有很大幫助,又難以進入,避免了河邊的生態和多樣性被破壞。
支持和團結社區:公共空間是將村民和城市居民聚集在一起的共享空間;與基礎設施相連,提高市民對公共資源管理的認識;具有不同特色、不同規模的地區,支持具有印度特色的公共節日
擬建的開放或半開放空間:70多英畝的土地被用作公共和半公共場所,從公園、操場、池塘步道、廣場、小徑和人行道等社區公共場所,到農業旅游區和公寓庭院等交通不便的地方。一些開放空間是受保護的棲息地
村民和城市居民共享的農業步道:從公寓俯瞰田野,從農用牛車和城市居民步行/跑步時共享的農用小徑,城市居民可以欣賞到季節性變化的農場景觀。每個人都與種植、培育和收獲作物的文化有關
印度城市周邊地區資源去中心化公平管理的典范:這種城市周邊土地開發可持續先例的原型為城市規劃提供了策略,使社區在面對不可避免的變化時變得更有彈性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