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中國歷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決歷史文化街區在開發中千街一面的問題,首先要從理念和認識的高度真正將歷史街區作為一項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再開發,只有這樣才能自發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價值,并將之作為推動老城復興的重要手段加以傳承和發揚。
核心理念:對歷史建筑及其所在區域的文化進行保護是文化遺產保護
理想模式和基本原則:小規模、漸進式、修舊如舊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開發
定位原則:建筑為形、文化為魂、旅游為龍頭、商業為主體
建筑改造和修復原則:修舊如舊、外舊內新、保留歷史、中西合璧、古今交融
空間形態規劃原則:打破直線肌理,增加節點設計,提升空間層次和環境品質
業態規劃原則:以“老字號、非遺文化”為引領,以現代時尚中高端業態為補充
文化傳承原則:以古建為形,以文化體驗及商業業態為魂
綜上,城市歷史街區的地域性人文特色,包括建筑、文化標識、商業形態以及體現其獨特文化氛圍的社會與文化活動等,已經成為城市吸引、發展旅游業及商業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們相信,在堅持上述原則的基礎上,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性開發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成效。下面我們以成都錦里街為案例,看看以上原則在歷史古街升級改造中的應用實踐。
1、還原完整街區肌理,豐富場所空間體驗
錦里老街通過打破直線型步行空間的“線”形模式,將周邊統一整體規劃,增加了節點設計,實現縱橫交錯的“面”與豐富多彩的“點”的改造。這里的廣場、戲臺、牌坊、廊橋、變化多樣的建筑等通過點面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場景交換的豐富性和游客體驗的趣味性,勾勒了老街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文化“外形”。
2、活化歷史文化遺存,展示真實文化內涵
錦里街的修繕沒有盲目保留“表面”而喪失“內涵”,更沒有隨意賦予新“內涵”而剝奪人們認識歷史的權利。從規劃到建設以及后期的運營對原真性的保護意識始終如一,通過對文化進行“修繕”,使其真實信息得到保存與發揚。
3、挖掘傳統文化,尊重人居形態,創建街區特色
錦里街大力保留原住居民的歷史傳統與生活方式,鼓勵其回遷并共同參與民俗文化保護,提倡多元化發展以延續“無形文化”,守住原汁原味的街區文脈。
4、合理進行業態布局,保障多元產業及文化共存
錦里街采取調控手段加大對“老字號”傳統業態保護力度的同時提高現代時尚品牌的招商門檻,并在原有集中式業態規劃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業態混合布局的嘗試,從而提升了不同業態之間的人氣的融合及消費的連帶的效應,大大提升了街區活力。
5、保留建筑原樣實貌,延續歷史空間記憶
錦里街非常重視歷史遺跡的保存,摒棄了粉刷等不可逆轉的整容手段使街區改頭換面,而是盡可能采用傳統材料加固或修復,讓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街區文脈。
同時,錦里街注重整體規劃統一設計。通過立面改造、植被裝飾等手段,保持界面的連續性與完整性,使新老建筑在傳統街區中和諧共存。
6、有效平衡開發力度,實現街區可持續發展
錦里街一方面合理利用歷史資源,另一方面適當增加商業服務配套,完善商住管理制度,保證居民居住權益與游客深入了解歷史的雙重需求。這既豐富了歷史古街的生活煙火氣,又很好的將生產與生活有機融合,實現了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上述分析與探討旨在與同行分享并讓業界認識到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核心所在,即如何準確地理解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價值及保護意義。進行建筑物等“有形文化”的保護,最終目的是延續無形文化,詮釋街區靈魂。
希望通過本文能為當前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供可鑒之策,同時提醒廣大業內朋友把文化內涵的保護放在首位,尊重歷史,以人為本。在此基礎上確立發展定位,保護空間肌理,提升環境品質,重塑場所精神。最終達到保護與開發和諧共存,實現歷史街區的良性發展。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官員被免職建園林 400年后成了文化遺產
園林是蘇州的名片,多研究一下園林的歷史,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古代園林都是官員被貶官后回家建起來的,蘇州自古就是一座適合生活的城市。【詳細】
自然和文化遺產當共同保護
地理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不同自然條件的影響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文明。當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惡化或消失,文明就會隨之塵封。可以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的歷史。【詳細】
省級文化遺產主題公園建設探討
省級文化遺產主題公園是指以重要文化遺產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遴選,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突出公益性,開放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