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有景觀|蜀國新天府,秀色看簡州——成都龍升公園
項目名稱:成都市龍升公園
項目地點:成都市簡州新城
業主單位:成都市簡州新城管委會、簡州新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規模:1070畝
設計團隊:蔣侃迅、劉宇、張敏敏、曾江、歐陽長春、陳思雨、帥暢、周天一、李春燕、楊旭亮
合作團隊:中設設計集團(水利)、prespace ARCHITEKTEN(建筑)
背景
2018年7月,在經歷了一個月的緊張奮戰之后,元有團隊迎來了一個令人欣喜的好消息,我們在成都市龍升湖公園和印象春臺濕地公園的國際設計競賽中同時獲得第一名。
2018年6月6日,成都市規劃局正式發布了《100個公園概念設計方案全球征集公告》,正式啟動了市域范圍內一批新建公園的設計工作。
在這次征集中,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判斷,我們選擇了相對熟悉的郫都區和簡州新城為研究區域,并分別選擇了這兩個區最重要的公園為競賽對象,最終憑借創新的思路和扎實的技術成果贏得了業主和專家的認可,拿下了簡州新城龍升公園(1070畝)和郫都區的印象春臺濕地公園(4300畝),參與到了成都市公園城市的設計建設進程之中。
2019年5月21日,最終方案成果在成都市公園城市管理局的評審會上,獲得了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肯定。
項目
簡州新城區位圖
2017 年,成都實施“東進”戰略,簡州新城位居“東進”戰略五大板塊的地理中心區域,定位為成都東進服務新中心,成渝走廊新支點。距成都三環路30 公里、天府國際機場20 公里,南臨天府國際空港新城、西接龍泉山城市公園、東接簡陽城區,規劃面積223 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00 萬人。
簡州新城的四級規劃體系中提出利用龍泉水庫和沱江水資源,在新城營造九片湖區,實現九湖鏈城的生態結構。其中龍升湖緊鄰未來的行政中心和公共文教中心,是新城重要的綜合性城市公園。
《簡州新城四級規劃體系》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2018-04
方案
針對簡州新城的發展情況以及于城市公園目前面臨的建設運維問題,我們提出了面向未來的“新公園”的理念,即將自然與基礎設施合結成為綠色基礎設施,并作為城市的載體,實現公園與城市的共棲,讓公園綠地與城市空間不僅僅只是空間上融合,在發展的階段和時序上也能達到互融共生,這樣的“新公園”應該隨著城市整體發展的步驟在不同的階段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我們參照城市發展的規劃將龍升公園的建設分為三個階段,并賦予了從生態郊野到行政休閑再到公共文教的功能定位變化,由此可以有效的控制不同階段的建設成本,也能增強公園的適應性與自身造血能力。這個概念貫穿了整個設計方案,并應用到了公園建設的各個尺度和方面,也成為了我們贏得競賽的重要優勢。
全景鳥瞰
場景效果圖
訪談
如何理解方案中所提出的“新公園”這一概念呢?
蔣侃迅(項目負責人):說到公園,大眾的印象都是自然的、舒適的、好玩的公共場所,的確,這是建立公園的目的,需要公園來承載自然、提供服務,滿足人們生態和休閑生活的需求,一個好的公園,必然同時驅動著自然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它良好的生態功能,去消解城市快速發展而產生的城市病,比如內澇、城市死角、社交冷漠、熱島效應等等。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我們作為公園的創造者更是目睹甚至經歷了大量的反面教材:很多公園由于自身問題,反而變成了城市的負擔,比如超過需求的過度建設、持續高昂的運維成本、使用率底下甚至空置荒廢,又或是缺乏前瞻反復拆建等等,對這些問題設計要付很大責任。這個問題如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公園管理者和設計者所意識到,但老城中的已建成公園由于設計、用地和使用者的局限性,往往很難具備改造的靈活性,所以新建公園則更需要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成都是公園城市理念的響應者,而簡州新城又是從零開始建設的城市,這里的公園應該天生具有更高的前瞻性,以及與城市緊密的共生關系。于是我們把這次的設計對象稱之為“新公園”,目的并不是為了要提概念,而是要強調與過往設計理念和思路的區別。我們希望這個新公園要將自然要素與基礎設施充分結合形成“綠色基礎設施”,并將其作為城市其它要素的載體,實現公園與城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融合共棲,換句話說,在新城從無到有的過程中,這里的生態系統和城市系統是同步進化、相互依存的,不用區分是公園中的城市,還是城市里的公園,也不用講是先有城市還是先有公園。
為了突出這個“新”,我們在設計的表達上也拋棄了習慣的傳統方式和邏輯,而是將“新公園”應該具備的四大特征作為了核心設計策略,并通過對生態系統和綠色基礎設施兩方面構建的闡述來表達我們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這里面包含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專題,比如“新的水陸生態系統建立”、“公園邊界的處理”、“融于環境的公共建筑設計”、“公園適應性規劃”以及“公園智能化”等等,甚至還做了對各類原住民的采訪,并將采訪內容加入到了匯報多媒體中。這些創新給本來就緊張的競賽過程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和強度,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付出獲得了業主和專家的認同,它們也正是我們擊敗對手的法寶。
接受采訪的村民們
自然生態系統是公園其他功能的基礎,本項目是如何實現的?
劉宇(項目主創):依照上位規劃,新城將營造九片湖區,龍升湖就是其中一個。而公園所在的場地現狀是林地與農田,并沒有現成的大水面,這就意味著這塊土地的生態系統會發生極大的改變,即從以田林為主體生境轉變到到以湖為核心的淺丘生境。按照我們公園三階段的規劃,新的生態系統初步建立的過程將持續整個第一階段,在這5-10年的時間里公園都將處于郊野公園的定位以減少因過度使用產生的負面影響。
這個過程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建立新的水系統,包含地形分析、水面模擬、引水方案、水質保障、雨洪安全等內容;接下來是恢復與保育植被,從自然群落保護與優化以及觀賞性提升兩個方面完成;最后是生物多樣性的優化,主要是通過生態食物鏈的建立來保障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
現狀場地鳥瞰
通過計算推演來選取更合理的湖面標高
保障更好的景觀效果和場地利用
未來公園湖區的水陸場景
生物食物鏈的串聯
姚嵐(植物設計負責人):在植物群落的恢復和保育方面,我們基于對自然的尊重與珍惜,利用好山體現有的植物資源,絕大數植物保留,在此基礎上,修復部分區域山體,如耕地、裸土部分、林緣增加觀花彩葉植物,加強景觀性。
同時利用新塑造的植物群落建立、連通與公園內外的生物走廊。廊道模擬現有穩定的鄉土植物群落以及適當加入蜜源、鳥嗜、特色野花以及水濕生植物,比如山杏、決明、紫荊、櫻桃、千鳥花等,希望通過多樣化植物群落,建立吸引且適合動物棲息、遷徙的植物生境, 優化生物多樣性。
植物群落優化措施
如何理解“綠色基礎設施”的創新?
張敏敏(項目主創):城市中的道路、水渠、管網等等都屬于基礎設施,而這些基礎設施圍繞著公園甚至穿越公園內部,我們希望從規劃和設計上能將它們和公園自身的自然元素以及服務功能結合起來,既讓以往呆板僵硬的基礎設施“綠起來”,同時也軟化了公園的邊界,讓公園和城市和生活更緊密。比如基礎設施和建筑的生態化和多功能化、公園交通與城市交通的結合、公園廊道與城市綠廊的銜接,我據幾個例子吧。
一個是在公園北側與未來政務中心交界處,我們將政務中心中央公園一同納入了設計范圍,創造了一個多重交通、復合功能的系統,讓區域車行、跨街人行、登山步行等多條線路互不干擾,同時實現了中軸視線通廊、展覽會議、開敞休閑、登山觀景等功能。這部分將在第二階段隨著政務中心的建設而實施,將是“無邊界”公園的一種形式。
中軸線效果圖
鳥瞰公園與政務中心的邊界
另一個是主湖區兩個水面之間的攔水壩,我們利用水面高差,設置了一條半水下的廊道和疊瀑景觀,豐富了水面通行的體驗感,也增加了有吸引力的運營空間。
水下連廊效果圖
還有公共建筑與公園環境的融合。龍升公園的綠地中嵌入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圖書展覽用地,但我們設計了一個呼應淺丘地貌的建筑,它由一個藝術館、一個圖書館以及一個通過連廊延伸到公園中的服務建筑,并將這個建筑作為一個服務中心,接駁一種模塊化的船屋——“星月船屋”,他們可以拼接,形成一些大、中、小的組合,將閱覽和教育等功能從室內拓展到了公園中去。
星月船屋
圖書展覽館通過星月船屋延伸到了公園中
如何通過彈性功能與智能化來增加公園的適應性?
曾江(項目主創):智能化或者說智慧化,現在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但我們最開始思考的起點其實是問題導向的,我們期望的是解決兩個問題:1、如何讓公園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和社會結構;2、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回到公園、走進公園、享受公園。
技術只是手段,為人服務才是目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所理解的智慧并不是一系列技術的羅列,而是讓公園能夠按需而動,所以在我們看來,適應性、彈性和智能本質上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是一個從上至下的過程,需要從規范起點,并最終落地到場景。我們為這個過程設計了一套實施方法。
當然,在實施落地的過程中,可以預見的會有很多困難,比如公共服務和商業運營的界限在哪里?室外環境對新業態有什么制約?多業態融合的復雜程度有多少?
這些困難單靠規劃、設計、互聯網,任何單一的一家公司都不能解決和預約,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整合的平臺,跨領域的協助,而這正是現在所缺少的。目前我們正在和咕咚、高燈、餓了么、咪咕等公司進行合作,構筑一個協助平臺,去解決這些落地問題,真正實現公園的智能化。
也許下一個真正智慧化的公園就在你的身邊,敬請期待。
結合互聯網應用的智能化公園場景
如何響應設計任務,展現地域文化?
歐陽長春(項目主創):通過串聯公園內7座山丘,把成渝古驛道的歷史文化融入流線和場景,并在每一座山頂設置一個亭代表一座驛站,可以想象旅人星夜兼程形影孤,燈籠燭光搖曳伴隨行,凝情悵望霜染故鄉月,驛站燈火漸暖離人心,再現古驛道的望月懷鄉的羈旅之愁,寂寥的意境之美,七月同升,攬月于懷,打造古今時空交錯變幻的奇特體驗,也寓意著蜀地文明與外部文明的匯通融合,天府雄州文化的綿延傳承。
亭的形態來自于古驛站高掛的燈籠,內部有一個智能控制的升月倉,內藏可發光的“月球”,在傍晚公園活動高峰期的時間段自動緩緩升空并逐漸變亮,在人群慢慢散去時降下收回,讓這個帶有鄉愁的月亮成為引導簡州人們到室外公共活動的地標。
與登山步道結合的古驛道體驗游線與燈籠驛亭
燈籠驛亭實體模型&燈驛升月意境圖
誰還有這次競賽中印象最深的故事?
帥暢(設計師):我來講下“新公園”誕生前的日夜。
龍升湖項目,是我覺得超超超超超級漫長與艱辛的一項任務,殷殷實實的加了一個月的班,最早的一天是凌晨3點睡,早上8點起。右手的腱鞘囊腫也是那段時間得的,最后沖刺的一星期,我在公司睡了3天,就那種露營的行軍床,誰困了隨便瞇一會兒,起來輪給下一個人休息,有時候床輪不過來,大家就趴桌子上睡了。我一女孩,洗澡成了我當時最大的難題,后來都快成了奢望,宇哥最牛,他是真的夯實加班,伏案畫圖,不回家也不洗澡(笑),但是看著項目一步步的推進,就覺得是對那段日子里所吃苦的最好的慰藉。
再次回想起那段工作經歷,也是人生中值得紀念的時光,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分工不同,卻都明白每一個環節里,每個人的不易,除了做好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工作后,也會主動分擔其他伙伴的工作,相互鼓勵,相互信任,大家變得更加牢固和親密,這應該是這次競賽給我最大的感受,讓我知道一個好團隊的重要性。
永遠忘不了,最后成功中標的那一刻大家的欣喜與欣慰,我們等待的黎明,終于露出了東方魚肚白,我和我的伙伴們同在。
后記
從2018年7月中標到2019年,我們經歷了各個主管部門的數次深化、優化設計匯報,2019年5月21日,最終方案成果在成都市公園城市管理局的評審會上,并獲得了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肯定。
接下來,龍升公園將隨著簡州新城的建設進入實施階段,元有團隊也將持續參與,直至公園落成,并和公園一道共同生長。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