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亨:中國古建筑凸顯工匠大智慧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又到了暑期旅游高峰,除了自然風光,那些風格迥異、異彩紛呈的古代建筑,始終是大家百看不厭的“打卡勝地”。作為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建筑中蘊含著怎樣的奧妙?為何歷經成百上千年,這些古老,甚至有些破舊的歷史遺存會有如此大的魅力?聽聽“網紅”教授王其亨為您一一破解中國古建筑的文化密碼。
主講嘉賓
王其亨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及理論的教學和研究,研究專長包括中國古建筑測繪、明清皇家陵寢與園林、古代建筑圖學、清代皇家建筑師“樣式雷”世家、世界記憶遺產“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筑圖檔”等。
精彩觀點
我今天要講的就是前輩們都有哪些對中國古建筑的認知,我們古建筑的價值在哪兒,西方建筑理論的強項在哪兒,它的軟肋、短板在哪兒,因為這是我們的根基。你要在全世界能夠安身立命,經濟的強大是先決條件之一,強國背后,你的文化自信、自尊,軟實力一點都不能缺失,這也是我們研究古代歷史、研究建筑史的重要意義。
中國文化基因起碼在園林上改變了世界,至于說其它方面,我相信會改變世界的,就從我的研究來講,和現在的時代潮流,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是所有建筑城市、規劃的本體,這個思想西方從來沒有,今天的建筑教育沒有,但中國幾千年一直延續這個思想,今天仍然如此,我們應該繼承,應該讓它走向世界。
我們有沒有可能利用現代技術,把一個商代青銅器上的銅銹全部除掉?這個技術絕對有,但是如果把這個當做文物博物館事業的一個基本規律的話,那整個文物界全都要完蛋。所以說修舊如舊要掌握三條原則:第一條是真實性,第二條是最小干預,第三條是可逆性。如果這樣對待文物,那就不會有錯誤。
中國古代建筑是集聚人類智慧的遺產
我們現在經濟發達了,大量的人出去旅游。國內長假旅游最熱門的地方,全世界各個國家沒有例外,首先一定是世界文化遺產。什么叫世界文化遺產?大家一看就知道,全是古代建筑。
我今天要講的就是前輩們都有哪些對中國古建筑的認知,我們古建筑的價值在哪兒,西方建筑理論的強項在哪兒,它的軟肋、短板在哪兒,因為這是我們的根基。你要在全世界能夠安身立命,經濟的強大是先決條件之一,強國背后,你的文化自信、自尊,軟實力一點都不能缺失,這也是我們研究古代歷史、研究建筑史的重要意義。
我們對中國古代建筑的認知,把它作為人類智慧的遺產,也就是世界文化遺產這個奠基性的工作,是在90年前中國營造學社開創的。1929年成立的中國營造學社,集結了國內的精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梁思成、劉敦楨,當然還有很多坐標性的人物。他們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堅持中國的學術研究,通過一系列的現代田野考古、調查、文獻挖掘、解讀,讓中國建筑在當時西方文化中心論的國際氛圍下,終于登上了世界舞臺。雖然音量很小,深度也不夠,但是起碼得到了尊重。
1956年以后,國家集結了全國建筑學方面的精英,經過前后八次修改,完成了《中國古代建筑史》這部經典著作,把中國建筑放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做了經典的概括。
中國古建筑的獨特設計與結構令人叫絕
中國古代建筑結構當中有很多特點,第一個就是承重結構以木結構為主,其中包括三種結構式樣: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這幾種方式都是根據地域來分布的。
第一種井干式建筑比較原始,就是木頭單獨砍兩個榫口,一個和一個咬在一起,疊起來。這個在漢代以前非常發達,漢武帝的井干樓就如此。我們現在的井干式建筑集中在西南,云南的西北部和四川的西部,那個地方盛產木材,現在還有大量干欄式的建筑。
第二種就是抬梁式,北方的宮殿、住宅都是這樣,北方氣候嚴寒,木材不容易腐朽也不容易長白蟻,抬梁式建筑安裝、預制裝配都很簡單。
還有一種穿斗式建筑,主要是在南方。因為多雨、潮濕,容易糟朽。靠近檐口的柱子,下邊糟朽了不用揭瓦,直接拿個大鋸把這個柱子鋸了,接一段或者拿石頭墊上來。
1988年我帶著天津大學的學生在做閬中保護規劃,在閬中古城的街道上,我們看到店主要開店面,拿著大鋸就把門口那個柱子給鋸了,瓦都沒有揭。北方同學都目瞪口呆,怎么能夠做到把承重的柱子都鋸掉,建筑還沒事兒?這就是南方穿斗式建筑的特點,你截掉幾個柱子沒有任何關系。所有的吊腳樓,都是這種結構形態。你拿西方的經典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絕對沒法解釋中國古代建筑。
(建筑)在這兒如果能夠站住、站穩,按照理論力學,腳上必須用鋼螺栓把它固定住。現在所有的樓一定要和土地打樁連接,這叫剛接。中國古代建筑哪個是剛接的?沒有一個,從根基上就不一樣。但是它的優點就在那兒擺著,薊縣獨樂寺經歷過28次大地震,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擺動了好幾米,最后回到原位。
組群布局也是中國古建筑的特點。縱觀中國古代建筑史,絕大部分建筑是趴在地上、平面展開的。比如沿著北京的中軸線走一遍,最高的建筑是正陽門,沒有超過40米。然后往北走,穿過天安門到了午門,37米。整個中軸線最高大、最隆重的建筑,太和殿,它本身只有26米,加上8米高的臺基,總共30多米。往后到景山,再過去到鼓樓、鐘樓結束。
這是簡單一個以山作為背景的建筑,這才叫景觀設計。你可以到東陵、西陵、十三陵看個夠,到皇家園林看個夠,那絕對是世界頂級的景觀建筑設計。
紐約中央公園設計借鑒了中國園林的“自然美”
還有一個,就是園林。中國和法國景觀專業的學生互相交流,法國教景觀建筑教育的很多老師就問中國學生,你們知道自然美是中國人的發明嗎?我們的學生答不上來。
為什么有了城市,有了住宅,還一定要有園林?這又牽扯到中國人的價值觀。
以北京的四合院為例,北京四合院有一道垂花門(四合院中一道很講究的門,它是內宅與外宅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門外你不能當“膀爺”;進了院子以后,年紀大的老人可以穿個大褲衩,搖著扇子,小孩兒光著屁股。門以外講的就是禮,就是社會游戲規則;但是另一方面,在院子里頭,我們強調是親情、天倫之樂,更適合的就是園林空間。建筑順應的這種價值觀,宮殿、住宅是屬于禮的范疇,園林屬于樂的范疇。
原來西方的園林叫garden,他們的園林就是幾何布局,靠修剪。整個凡爾賽宮的花園全都用剃的方式修剪,上面剃平頭,修成骨感的美,還有幾個噴泉能夠點綴一下風景。
在大航海時代,荷蘭人最先跑到中國來,大量的中國畫、中國瓷器、絲綢運回歐洲,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畫。當時英國首任駐荷蘭的大使就了解到,這和西方園林完全不一樣,英國就借鑒這個詞landscape,這叫“風景”。
正好這個時候,曾經在康熙時候當過朝廷里的宮廷畫師制作了“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圖的銅版畫。他就把這個銅版畫帶到了歐洲,首先到了英國,在此基礎上,西方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自由布局的自然風景園,然后就在garden的基礎上加進了一個風景那個字眼。德國人、法國人不服氣,強制說這叫英中式園林,核心的內容就是自然風景園。
到了19世紀中葉,美國園林設計的大師到英國學習,最后就把這個概念搬到了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的競賽當中,中央公園是美洲第一個英中式公園。
中國文化基因起碼在園林上改變了世界,至于說其它方面,我相信也會改變世界的。就從我的研究來講,和現在的時代潮流,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是所有建筑城市、規劃的本體,這個思想西方從來沒有,今天的建筑教育沒有,但中國幾千年一直延續這個思想,今天仍然如此,我們應該繼承,應該讓它走向世界。
“修舊如舊”,修復古建筑要遵循三條原則
復古、懷舊,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在這方面還是缺失了。如果有一流專家設計、施工,可以保持原汁原味、原材料、原工藝,復建古建筑何樂不為?但是起碼在目前它不是文物,也不能按照文物標準來同等對待,但如果做好了,它就有傳世的價值。
受中國影響,東亞的建筑體系以木結構為主,按照中國古代建筑的實踐經驗來看,這種建筑每20年必須要翻修一次,如果不翻修,木結構會全部糟朽——“摧枯拉朽”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一翻修以后,按照慣例,一揭完瓦,大量的椽子、彎板、檁子就得換,多的甚至要換到百分之七八十。換完之后,這個東西還是不是文物?這是我們長期遇到的問題。
瓦不換,房子要漏,文物的主體保護不下來,因為這個琉璃瓦爆了釉要吸水。現在我們正在研究爆釉以后重新燒釉的技術,但是目前這項技術還沒成熟,不能使用。油漆也有這個問題,新上油漆用不到十年,用五年看著就跟舊的一樣,再過個十年肯定要爆,要裂。涂著大紅漆的柱子全都爆了,開裂了,破破爛爛的,但是里面依然保存得很好,那要不要重做?經過反復商量,決定外面重做,里面要原汁原味的保留,舍車馬保將帥,這個方針在今天中國的古建筑修復當中大量應用。
我們有沒有可能利用現代技術,把一個商代青銅器上的銅銹全部除掉?這個技術絕對有,但是如果把這個當做文物博物館事業的一個基本規律的話,那整個文物界全都要完蛋。所以說修舊如舊要掌握三條原則:第一條是真實性,第二條是最小干預,第三條是可逆性。如果這樣對待文物,那就不會有錯誤。
編輯:王月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