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學者:城市規劃要向中國借鑒學習
每當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游覽觀光時,都喜歡穿梭當地的大街小巷中,看看當地的風光、人文景觀等,當然,少不了的,還會留意這座城市的規劃風格與樣貌。世界各國有許多知名城市,以其優良的規劃方案被當作城市建設的范本,如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美國的華盛頓,巴西的巴西利亞等都為人津津樂道……
澳洲格里夫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的三名學者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在城市規劃這一問題上,澳洲和中國互相可以借鑒很多經驗。
澳洲學者為中國城市規劃出招
綜合The conversation網站、《悉尼晨鋒報》報道,格里夫斯大學的學者引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8%的中國人口居住在城市當中,但這一數據要比西歐國家的79%和澳洲的85%低不少。盡管如此,中國正在經歷非常快速的城市化。預計2035年至2045年間,中國將由70%的人口住在城市中。
面對這一趨勢,中國政府發布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關注中國城市化和公共空間的質量。因此,政策制定者關注的不僅是中國城市的經濟發展,還包括更健康的建筑環境和提高公民福祉。
除了日益增長的人口壓力,中國城市還面臨著污染和氣候變化的挑戰。此外,中國現在是第三大游客最多的國家,僅次于法國和美國。毫無疑問,中國不斷增長的旅游業是發展更好城市的重要驅動力。
在中國的建筑環境中,也要求對城市設計進行全新的審視。
在過去兩個世紀里,城市設計將城市規劃與建筑、公共空間與私人建筑、城市規模與街道規模相結合,私人公共合作項目的興起和私有利益的日益增長等問題在西方國家得到了經驗、檢驗和理論化。
因此,格里夫斯大學的學者表示,學習西方國家的城市設計原則,既能從好的實踐中獲得靈感,又能避免重復錯誤。
那么從何學起呢?他們認為,澳洲的城市設計已經很成熟。盡管中國的一些主要城市,如廣州和上海,都制定了自己的城市設計指南。然而,許多中國城市還沒有這么做,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城市規劃仍有很大的潛力。
澳洲學者指出,澳洲的情況和中國完全不同。城市設計理論和實踐基礎良好。自2000年以來,各級政府共發布了20多條指導意見。
澳洲城市規劃指南的多樣性意味著對城市設計的研究是非常積極的,并能夠對技術、生活方式和期望的演變作出反應。此外,這些指南的成果通常被認為是成功的——澳洲城市通常在城市生活質量排名中做得很好。例如,近年來,墨爾本、阿德萊德和悉尼一直排在全球宜居指數(Global Liveability Index)的前十名。
在澳洲,優秀的城市設計范例也會得到認可——例如,通過一年一度的澳洲城市設計大獎(Australian Urban Design Awards),對最佳實踐的認可和健康競爭的培養創造了豐富的城市設計文化。
以中國城市大連舉例
對此,中國的城市如何改善呢?
這三名澳洲學者拿中國的新興城市大連舉例。這座既靠海又靠山的城市,憑借其殖民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成為了一個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但大連的城市空間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繼續得到改善。
首先,城市設計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提供足夠的公共設施,如行人通道、休息區和公共廁所。在大連,增加這樣的設施可以鼓勵城市居民更多地利用公共空間。同樣,無論白天黑夜或天氣如何,蔭蔽區和公共飲水處都能使公共空間更適宜居住。
其次,僅僅安裝這些設施還不足以讓這座城市變得迷人。大連的城市空間相對單一,更有活力的城市景觀可以改善城市的整體氛圍。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法是通過使用不同的顏色、紋理和材料來定義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之間的空間差異,并創造新的行人體驗。
最后,設計一個城市的外觀和感覺的主要目的是讓人們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城市空間不僅要滿足各種類型的人和他們的需要,而且要提供安全的社交機會。例如,在大連,提供更多的操場可以增強這些互動。良好的城市設計帶來的所有好處都集中在一個安全的城市空間里,在這里,各種類型的人都可以見面、交流,感到舒適。
澳洲城市應向中國學習減排
當然,這三位學者認為,關于城市規劃與建設,澳洲城市也有許多要向中國學習的。
雖然澳洲的城市設計方案更先進,但這些城市也和中國城市一樣面臨著同樣的挑戰。
例如,澳洲仍在努力處理人與城市空間之間的關系。澳洲大多數城市都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這與當代對健康、可持續和宜居城市的理解背道而馳。
汽車的使用極大地影響著中國和澳洲城市的城市結構。尤其是對行人的體驗有影響。人們很難穿過寬闊的街道。而為了汽車通行的便利,城市經常犧牲人行道;同時,騎自行車的人的安全也受到威脅。但好的城市設計必然會朝著以人為本的城市模式發展。
另一個共同的挑戰是氣候變化。澳洲和中國的城市都必須應對不斷上升的氣溫。城市設計對調節城市溫度的積極影響現在已得到廣泛承認。目前,澳洲主要城市已經制定了應對高溫措施的指導方針,而中國正在積極解決這一問題。
但是在一個領域——減少碳排放的戰斗中,中國城市走在了前面。中國政府也制定了大量的可持續發展及環保政策。因此,在澳洲這三名學者看來,中國城市既可以向澳洲學習,但反過來似乎也一樣正確。
悉尼擬將通勤時間縮至30分鐘
如果說城市的規劃設計是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那么城市居民的需求便是需要首先被考慮的。
據《悉尼晨鋒報》報道,悉尼規劃機構大悉尼委員會(Greater Sydney Commission,以下簡稱GSC)近日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出民眾對城市生活的需求,以及悉尼不同地區民眾的生活情況差異。
結果顯示,91%悉尼東部地區的人住在離市中心“30分鐘生活圈”的地方,77%人步行5分鐘就可達到公園。但是,悉尼南部的人住在“30分鐘生活圈”占比不到25%。近50%悉尼西部的人距離開放的公共空間大于400米。
提起“30分鐘生活圈”,它指的是指居民可在30分鐘內到達的主要就業區及重要服務設施,當商業、休閑、生活服務等配套的車程距離,均在30分鐘以內時,生活將非常便捷,同時房價又不會因為太靠近CBD而難以負擔。
此前曾有德勤報告顯示,悉尼大都會區通過多中心“30分鐘生活圈”縮短通勤時間,每年將為悉尼帶來35億澳元的經濟效益。
據悉,GSC希望最終能讓悉尼人生活在”30分鐘生活圈”,包括CBD、great Parramatta、Liverpool、Greater Penrith、Campbelltown、Macarthur和規劃中的Badgerys Creek航空城等地區。但是,目前只有24%悉尼南部地區和42%北部地區具備打造“30分鐘生活圈”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悉尼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中國也在打造半小時城市生活圈
其實在中國,30分鐘生活圈的概念也已成為城市規劃的主要內容。
據《新京報》報道,今年1月初,中國首都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全文發布,將構建5-15-30分鐘生活圈,建設新時代的精品城市,未來副中心內部通勤不超半小時。
除了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中國的一些地級市也在努力加強城市的通聯功能,努力打造“30分鐘生活圈”。據《山西日報》報道,山西的陽泉市早在2017年就啟動了中環快速路建設,在溝通主城區、生態新城的同時,打造30分鐘城市生活圈。
據介紹,據悉,受困于特殊的地理環境,陽泉中心城區的規劃和建設,局限在“兩山夾一溝”,極大地束縛了城市空間的發展和延伸。為破解這一城市發展難題,陽泉市啟動生態新城建設,依托生態新城打造帶動舊城改造。在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城市職能。中環快速路的建設,將進一步聯通“內外”,支撐老城和新城組團發展。
隨著澳洲與中國的城市規劃都在通聯時間上做文章,對城市的居民而言,未來的城市空間將更高效地為人所用,大大縮短居民日常生活與工作的時間距離,加上將“以人為本”理念融入城市的規劃設計中,人們的生活環境也將更加便利與舒適。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