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留洋建筑師做出的巨大貢獻
賓夕法尼亞大學海登樓繪圖教室,攝于1910年代。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檔案館為“歸成”展覽供圖
蘇州工業學校舊影。
中國留學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前排左一:梁思成;前排左二:林徽因;前排居中:陳植。陳植家屬為“歸成”展覽供圖
童寯(Jùn)建筑畫《英國林肯古城門》
呂彥直
趙深、范文照合開的建筑事務所設計的南京大戲院就是今天的上海音樂廳 視覺中國 供圖
近日,展出于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歸成——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第一代中國建筑師”展覽剛剛結束。本展回顧了中國第一代建筑師中的杰出代表,如朱彬 、范文照、楊廷寶、梁思成、童寯、陳植等人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求學以及學成歸國之后的學習、設計歷程。
現代中國的城市發展與建筑事業發軔于20世紀初,在這一時期也正是初代建筑師們嶄露頭角的時期,初代建筑師的歸來也推動了中國現代建筑以及高校建筑教學體系的建立。近百年過去,建筑師們的故事依然生動。
建筑學在中國:從無到有
古代中國歷來重文輕工,從不將科技知識納入考試范疇。故此,雖有專門營造建筑的匠人,甚至還有一部分文人擔綱園林設計者,但總體來看,專論建筑的著作極少。縱觀而言,成書于春秋末期的《考工記》中有規劃設計都城、宮室的規范;成書于北宋的《營造法式》記載了建筑設計、施工的一些規范;而成書于明代的《魯班經》則介紹了建造房屋的工序、架構形式等。
到了明末,出現了世界范圍內第一部造園學著作《園冶》,作者計成,其人本工山水畫,又工詩,基本屬于文人士大夫行列。中年之后開始為人設計園林,在有了幾座代表作品之后,逐漸成為了造園大家。清代出版的《工程做法規則》則是由官方指定的建筑設計規范及工料預算規劃。以上都算得上古代中國建筑學文獻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在14世紀中葉開辦了藝術設計學院,15世紀時,米蘭學院設立建筑專業;法國于1648年在巴黎皇家繪畫建筑雕刻學院,即后來的巴黎高等藝術學院設立建筑專業,這一時期基本對應中國的元末至明代。
與這些專論建筑的文獻相呼應的是歷代都不乏描摹建筑的文學作品。例如漢代班固的《二都賦》、張衡的《二京賦》,但都為抒發兩位作者對于政治的見解;唐代這類作品更多,王勃的《滕王閣序》、杜牧的《阿房宮賦》分別借題抒發了對自己前途的迷茫和對當時政治的議論。其中的描寫也多是文學性的,有不少文學上的虛構成分。可見,古代中國并不十分重視建筑的系統研究。就連古代中國建筑界的翹楚“樣式雷”家族如今被人了解,某種程度上也有賴于網絡文學,而非緣于建筑藝術本身。故而直到二十世紀初期,中國建筑仍處于“營造術”的層面,傳承方式多以“樣式雷”式的家族傳承,師傅帶徒弟為主,系統的、科學的建筑學體系還未建立。
直到1923年9月,有建筑界“三士”之稱的劉敦楨、柳士英和朱士圭在蘇州工業學校創辦了建筑學專業學科,是為我國建筑教育肇始。之后,一些大學紛紛設立了建筑系,上海等地也出現了建筑事務所,而這些系所的出現都與初代建筑師有著很深刻的聯系。
一戰結束之后,中國提出了停止賠償西方列強庚子賠款的要求,當時的政府遂決定用退回的賠款款項興辦教育,故此出現了留學熱潮。這一時期,中國一些高等學府設立了留洋預備班,還有一些學校專為國外的大學輸送學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很多家境殷實的學子遠渡重洋,赴海外學習。中國的初代建筑師中,就有很多人從清華留洋預備班中走出,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學專業學習。
二十世紀初,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學專業在瓦倫·萊爾德和保羅·克瑞等杰出教師的帶領下,迎來了一個輝煌的發展時期。1921年,賓大建筑系在全美院校中首獲法國建筑師協會大獎;在1910年至1930年期間,來自該校建筑專業的學生曾經連續四年獲得巴黎大獎,并獲得了將近四分之一的全美大學生設計競賽獎章。彼時,學生在各類設計競賽中的獲獎數量是衡量一所學校建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也就是說,賓大在當時達到了美國建筑教育的頂峰。在這一時期,賓大的藝術學院建筑學專業迎來了第一批中國留學生。(下轉35版)
中國學生留洋期間獲獎很多
根據資料記載,中國留學生中最先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的是朱彬,于1918年9月從清華學堂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筑,1922年6月獲得建筑學學士學位。1923年6月獲得建筑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在賓大學習期間,朱彬成績優異,曾獲得國外的設計獎項。
1922年的某期《托皮卡日報》上曾經有過題為《戰勝美國人——中國留學生獲得賓夕法尼亞州建筑獎》的報道:“美國費城,3月8日——來自中國廣東的朱彬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學院的一名留學生,經過與數百位來自美國各個大學學生的角逐,他憑借中式大門這一設計獲得了由紐約布扎設計學院頒發的建筑獎。朱彬說:‘隨著一些西方學科被引入中國,中國的理念和表達方式也將使中式建筑無法被超越。’”據介紹,朱彬的獲獎設計正是融合了中國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元素。
范文照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時間比朱彬稍晚,在進入賓大學習之前,范文照曾經在上海圣約翰大學學習。1922年2月,范文照就獲得了建筑學學士學位。之后回國,1927年創建了私人建筑事務所,并接受邀請與上海基督教青年匯建筑師李錦沛合作設計了八仙橋青年會大樓,在此期間結識了另一位參與到該項設計中的中國建筑師趙深,在1928年至1930年期間,趙深作為范文照的合伙人在建筑事務所中工作。
有意思的是,趙深也是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學專業的。趙深1921年9月由清華學校來到賓大,1923年2月取得了建筑學學士學位,同年6月取得了建筑學碩士學位并回國。趙深之所以能夠用兩年的時間就在賓大取得學士學位,與當時北京清華學校的學制有很大關系。
如前所述,北京清華學校是利用庚子退款設置的,分為4年學制的中等科和同樣為4年學制的高等科,中等科和高等科分別同時設有偏向文法的文科和偏向理工類的實科。根據學制設計,中等科畢業后學生能達到美國高中一二年級的水平,而高等科畢業之后學生能夠達到美國大學一二年級的水平。赴美后可以直接上美國大學的三四年級,縮短海外留學的時間。
趙深出生在江蘇無錫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父親去世很早,家境更加窘迫,家中的開銷曾一度需要父親的世交資助,后來趙深的兩位兄長外出工作維持家中開銷。趙深幼年多病,還曾開刀治療重癥。他深感家庭不易,刻苦讀書,1911年考入清華學堂,在此學習8年。1921年赴美后成了瓦倫·萊爾德和保羅·克瑞的學生。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專業接受的是由歐洲導入美國的“巴黎美術學院”教育體系。
賓大的建筑教育認為設計研究是建筑師的重要技能,也是建筑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被分配到各個圖房之中,接受曾經在巴黎美術學院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建筑師的具體指導。賓大的建筑專業教育非常強調建筑構造與建筑繪畫這兩方面的基本功訓練,因此在展覽現場可以見到,當時的中國留學生的作業都十分完整精致。
由于賓大建筑教育十分強調藝術與技術并重,認為藝術的各種表現形式,如詩歌、音樂、建筑、繪畫與雕塑構成了文化性的整體,因此對于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素養有較高的要求。這也是為何在“歸成”展覽現場可以看到多幅初代建筑師們在留學期間的繪畫作品。
歸國后設計大量建筑
這一時期,楊廷寶、童寯、陳植等建筑師都赴美國賓大學習建筑,梁思成、林徽因也在這一時期赴賓大學習。這些初代建筑師在留學期間同樣獲得過許多建筑設計獎項,可以說,前文提到的賓大建筑專業獲得的獎項中,有很多都是中國留學生取得的。除了朱彬之外,“歸成”展覽現場還可見當地報刊關于陳植改造市政廳西北角的設計方案獲得了柯浦紀念獎的報道、楊廷寶獲得碩士學位并且在留學期間多次獲獎的報道。
帶著這些榮譽,初代建筑師們歸國了。初代建筑師在建立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建筑學科與建筑職業體系以及采用現代知識體系來梳理中國營造這一古老議題中發揮了奠基性的作用,正是他們開拓了中國現代建筑學科的發展之路。
而隨著西方建筑學作為一門專業學科的引入和傳播,剛剛登上了時代舞臺的第一代建筑學人肩負起了梳理、定位自己的傳統建筑的任務。在中國現代建筑史上,梁思成與林徽因是最杰出的先驅者,他們不僅對中國建筑歷史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而且與劉敦楨等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事一起,開創了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中國傳統建筑的新途徑。他們不僅發現并記錄了大量重要的中國建筑遺構,而且為當代的中國建筑史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還于1928年在沈陽東北大學創辦建筑系。同年,北平大學藝術學院也建立了建筑系。
初代建筑師們的成就還集中在建筑設計上。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趙深、陳植、童寯(Jùn)三位賓大的師兄弟合辦了名為華蓋的建筑事務所。起初,這一事務所是趙深獨立于范文照的事務所之后自己創辦的,之后又找到了在金融界頗有關系、對于擴大建筑事務所經營頗有益處又同是建筑師的陳植。后來,又邀請童寯南下共同創辦的事務所。事務所之名“華蓋”義為“為中華蓋樓”。華蓋事務所創立之后設計了原上海大戲院、原上海金城大戲院等建筑。
在趙深獨立開設建筑事務所之前,曾經與范文照合開建筑事務所,這個事務所曾經設計建造了南京大戲院(上圖,今上海音樂廳)、美琪大劇院等一系列公共建筑,大受好評,到今天上海市民還在使用。前文提到的較早留學賓大的朱彬和楊廷寶在歸國之后成為了上海基泰工程司主要的建筑師。基泰工程司是中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最重要的建筑事務所。在上海設計建造了今天的上海第一百貨,至今仍被稱為上海經典建筑。
留美建筑師呂彥直設計中山陵
除了留學賓大的建筑師們之外,同時期還有很多建筑師并非畢業于賓大,但同樣活躍在建筑領域,為中國建筑學專業貢獻了重要力量。前文提到的創建蘇州工業學校建筑專科的“三士”都是留學日本歸來的。
初代建筑師中有一位重要的建筑師莊俊也是中國建筑界最早的留學生之一,1910年他考取了清華留美預備班之后即赴美留學,1914年畢業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建筑工程系,回國后于1914年到1923年期間任清華學校建筑師,協助美國建筑師墨飛設計建造了清華圖書館、大禮堂等建筑。1923年再赴美國帶領學生留學,本人也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進修。一年后回國,辭去清華的職務到了上海,開設了私人建筑事務所。之后與范文照等人發起成立了中國建筑師學會,任會長。
設計了中山陵的建筑師呂彥直也是留學歸國的初代建筑師。1911年,呂彥直考入清華留美班,1913年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起初學習的是電學,后來因為性不相近改學建筑。1918年畢業后參與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和北平燕京大學的設計規劃;1921年回國后先后在上海開辦過三家設計公司。1925年,在有四十余位中外建筑師參加的南京中山陵設計方案競賽中獲獎,并由此負責設計中山陵。1927年5月,呂彥直設計的中山紀念堂和紀念碑再度奪魁。1929年,中山陵竣工,也是在這一年,呂彥直逝世,年僅35歲。
1930年中山陵園管委會決定為呂彥直建立紀念碑,可惜此碑在抗日戰爭中丟失,至今下落不明。呂彥直紀念碑是我國至今為建筑師樹立的唯一紀念碑。
近百年過去,建筑師設計的很多建筑卻仍在見證著時間。如今,走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間,依然能感受到中國第一代建筑師們對這一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的作品開啟了歷史,也記錄了歷史。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