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產業發展的活力與美好
瓶插郁金香切花花色嬌艷
三角梅新品種“中閩1號”
多頭玫瑰品種“夢幻芭比”
廈門愛墾園藝生產的盆花產品
編者按
為全面分析、科學研判全國花卉產業發展形勢,3月25日,中國花卉協會在浙江蕭山召開2023全國花卉產銷形勢分析會。
會議邀請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高紅玲、中國花卉協會綠化觀賞苗木分會會長鄭勇平、中國花卉協會盆栽植物分會會長楊鐵順、中國花卉協會零售業分會秘書長林巧玲、中國花卉協會市場流通分會副會長張力、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采購中心總經理盧志鵬等6位專家,分別以鮮切花、綠化觀賞苗木、盆栽植物、花卉零售、市場流通、花卉電商等為主題,通過客觀數據分析回顧總結2022年產銷情況、分析研判2023年產銷形勢,同時針對行業內瓶頸問題進行探討。
記者以6個主題進行綜述,分享專家觀點,一起感受花卉產業發展的活力與美好。
國內鮮切花產品替代進口勢頭強勁
2022年,鮮切花種植品類豐富度不斷增加、產能持續提高,為市場提供了更多品質穩定、一致性好、采后處理規范、瓶插期長的產品,國產鮮切花產品替代進口勢頭強勁。同時,隨著品種更新速度加快,新品種進入市場的成熟期縮短,其帶來的紅利仍在持續。
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KIFA)副總經理高紅玲提供的2022年花拍大數據,將這一趨勢展現得更為直觀。
云南是鮮切花生產的重要產區,玫瑰、康乃馨、百合、洋桔梗等均為優勢品類。近年來,隨著產區種植規模增加,產能陸續釋放,交易規模呈增長態勢。2022年KIFA供貨量、供貨群體呈雙增長,總供貨量18.91億枝,同比增長9%;供貨商人數增長8.7%。從各等級供貨情況來看,除E級供貨量與2021年基本持平外,其他等級供貨量均有明顯增長。
“隨著種植技術和生產設施的提升改造,‘云花’產能持續提高,但不會出現無序增長,相對均衡、穩定的供貨將成為新常態,促使鮮切花品質持續提高。”高紅玲說。
通過對比2020—2022年月度交易均價、各等級成交均價走勢,可以看出,家庭、日常用花市場需求持續加大,直播電商、興趣電商等線上渠道對下沉市場的挖掘,促使C、D級甚至E級產品的價格上漲,從而拉高了總體均價;同時各等級之間的差價加大,客戶分層明顯,充分體現“好花好賣”“好花好價”的趨勢。
2022年KIFA參與交易的品種數量為1749個,同比增加66個。在各個大類中,玫瑰品種的增速最快,尤以單頭玫瑰居多;非洲菊的品種數量持續下滑;滿天星的品種數量基本保持不變。
其中,玫瑰作為鮮切花熱門品類,其品種色系搭配成為供貨商關注重點。2022年單頭玫瑰供貨量增幅為9.35%,交易均價為每枝1.04元,市場供應以香檳色系、粉紅系、復色系、紅色系、白色系為主。值得關注的是,“卡布奇諾”從2021年供貨量排名第16位一躍進入前5位,足以證明市場對復古色系的追捧;供貨量超過1億枝的品種僅“蜜桃雪山”一個,位居第一名。2022年多頭玫瑰供貨量增幅較2021年有所下降,增幅為20.2%,交易均價為每枝1.17元。其供貨量前5位的品種與2021年保持一致,其中“橙色芭比”的供貨量增幅達80.63%,“狂歡泡泡”“波賽尼娜”“愛麗絲”的供貨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高紅玲認為,鮮切花市場總體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2023年整體市場行情將優于2022年。特別是隨著即時零售、直播帶貨、電商、社區團購等模式持續發力,花卉零售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必然,三、四線城市甚至五線城市都會成為鮮切花消費的生力軍,助推鮮花消費進入高頻化、日常化時代。
花卉流通渠道發展新變化將持續
近3年,市場的不確定性給鮮花物流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以航空運輸為主導的流通方式向冷鏈運輸方向轉變。
2022年,云南花卉出港總運輸量為59.7萬噸,其中冷鏈鮮花(含盆花種苗)運輸量共計45萬噸。目前云南花卉出港物流已形成85%為冷鏈、15%為空運的新格局,冷鏈保障能力明顯優于空運。
中國花卉協會市場流通分會副會長張力認為,物流配套的迅速發展是基于我國花卉流通渠道的演變,特別是近幾年線上線下流通渠道的形成。
他介紹,我國花卉流通渠道經歷了市場萌芽期、花卉集散中心形成、大市場流通格局形成及線上線下流通渠道形成4個時期。
在初期,只有北、上、廣等中心城市開始出現花卉生產和初級消費,因此市場輻射范圍窄,產品無跨區域流通;同時,流通渠道單一、環節少,基本為從生產者到花店、花攤,再到消費者。
到了1990年,花卉產銷分離,出現產品跨區域流通,逐步形成北、上、廣三大集散中心和部分省會城市向周邊城市擴散的流通格局;同時,流通途徑和環節增多,花店成為零售主渠道。
直到2001年,區域集散中心地位開始下降,以省會城市向周邊城市擴散的大市場流通格局形成,流通環節有所減少。
近幾年,隨著電商興起,傳統流通渠道發生較大改變,銷地批發市場地位下降,使流通途徑增加,渠道更多元。
“在電商化下,消費者購買方式非常多樣,他們可以通過小程序、電商平臺買到產地直供的一手花源,也可以通過花店和超市購買到依次經歷產地、產地批發商、平臺等途徑的花卉產品。”他認為,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諸多趨勢和現象。
電商化使消費更加便利,推動消費群體快速擴大,促進供應鏈不斷完善及物流配套迅速發展。與此同時,渠道復雜化和相互交叉帶來的價格體系混亂現象隨之出現,特別是一些電商平臺通過低價獲客策略讓市場陷入低水平競爭。“一些年輕消費者為了買一枝玫瑰花會搜索各個平臺進行比價,這讓一些商家頭痛。”
張力提出,我國花卉流通渠道正處于快速發展期,未來還將不斷變化。他總結出5點發展趨勢。
一是超市將成為花卉零售的重要渠道。在他看來,超市擁有突出的便利性、較強的體驗感,能提供標準化產品,人們逛超市時就可以順手買一束花,這種購物方式更貼近家庭消費者。
二是銷地批發市場的功能將不斷轉化。隨著鮮切花體驗、零售功能的逐步增強,市場的批發功能正在減弱,未來將更突出其倉儲和服務功能,而集配中心功能會更加凸顯。
三是花店會更突出個性化功能。花店依然是零售端的重要渠道,但部分固守傳統的花店會持續消亡,新理念花店將應運而生,還會出現部分城市花攤式花店。
四是鮮花電商將進入深耕發展期。從模式來看,鮮花電商很難有大的突破,但隨著商家對商家的2B渠道進入瓶頸期,商家對個人的2C渠道會進一步豐富,線上線下融合趨勢也將加強。
五是盆栽電商賽道有望成為新熱點。隨著消費市場對盆栽需求的增加,盆栽將憑借其線上配送優勢,以及利于供應鏈建設的生產組織模式,成為電商賽道的“潛力股”。
綠化苗木發展要滿足美麗中國建設需要
“隨著國家重大基礎項目工程陸續開工,苗木市場需求在今冬明春有望回暖。從業者要堅定信心,未來可期!”中國花卉協會綠化觀賞苗木分會會長鄭勇平的一番話讓從業者為之振奮。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現階段,我國綠化觀賞苗木產業的嚴峻形勢仍不容忽視。
鄭勇平結合國家林草局種苗司提供的數據以及分會秘書處調查的數據,分析得出,2018—2022年,全國育苗面積、在圃苗木株數、苗木供應量、實際用苗量均呈現下降趨勢。2022年育苗總面積持續下降,減少至105萬—110萬公頃,苗木銷售量、銷售價格持續走低,同比2019年下降近七成,苗木總量過剩但結構性供給不足現象仍然存在。
從全國各區域育苗情況來看,山東、江蘇、浙江、河南為重點苗木產區,占據全國總育苗面積的半壁江山。其他苗木產區,如四川、江西、廣東、河北、陜西、安徽、湖南、湖北以及寧夏銀川、新疆呼圖壁等,2022年苗圃面積和存圃量均有所減少,但減少幅度不大。總體來看,我國苗木生產仍集中在華東區,育苗面積占比49.96%,但今后生態建設和林業建設的重點將在西北區和東北區。
對此,鄭勇平指出我國綠化觀賞苗木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產品結構依然存在“買難賣難”狀況。有競爭優勢的品種和優質大規格苗木存量不足,供應緊張;中小常規苗木存圃量仍舊偏大,苗木產銷區域不平衡、結構不平衡、市場不平衡的現象依然存在。
二是品種結構依然停留在“多樹種少品種”狀況。我國本土喬木樹種的苗木產品,基本停留在樹種種子育苗階段,質量參差不齊,應用效果難以提升;花灌木和地被等植物種的苗木品種化比例較高,但主栽品種的國產化率偏低。
三是苗木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在圃的多數苗木產品的使用目標定位模糊,造成綠化景觀設計師與生產領域脫節;行業普遍缺少苗木產品生產目標的標準化設計和過程控制,高質量、一致性的產品規模難以提升。
四是苗木生產基地基礎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基地普遍是民營企業或農戶自發投資建設的,基礎設施設備原始落后,機械、工具、裝備等缺乏,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質量難以統一。
五是苗木行業創新能力不足。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任重道遠,對各地方政府新品種的應用剛需不足,導致開發應用和推廣艱難,區域綠化景觀特色難以形成。
針對這些問題,鄭勇平提出,新時代綠化觀賞苗木的發展必須滿足美麗中國建設需要,創新升級產品形態和生產技術至關重要。因此,珍稀、彩色、開花、多觀賞點的新優品種是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重點;標準化、大規格、精品化、特色化的高端工程用苗稀缺且俏銷;訂單制和合作制生產體系、金融資本參與生產體系的供求新關系將逐步建立;企業規模小、產品質量差、創新能力弱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
花卉電商將小眾品種推向大眾視野
“你很難想象,淘寶直播競拍中一盆白眼淚龜背竹經過11輪競拍,最終以9萬元的成交價落錘。這是我看到過價格相對低的、曾出現過最終成交價達到40多萬元的植物。”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采購中心總經理盧志鵬不禁感嘆,他也十分不解,玩家們為什么會針對一片葉子上的花紋爭奪這么久,會因為這個花紋是“大字型”還是“王字型”而增加40萬元的價格。
在財富相對自由的城市新中產眼中,熱帶植物并非簡單觀賞植物,而一種新的消費符號,代表著獨特的生活品位和個性,越是稀有、越想擁有。
盧志鵬認為,這種現象的發生是基于近年來花卉流通渠道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他具體列舉了三大場景下的不同需求特征。
一是走情感線的禮遇場景,代表品類為禮品鮮花、永生花及盆花禮品。這類場景的消費者關注花卉是否能夠預約配送,其送達的時效、新鮮度,以及是否具有別致特色。
二是走空間線的室內外美搭場景,代表品類為綠植盆花、盆器花架和花園雜貨。他們選購花卉是為了對工位或家居內外進行搭配裝飾,且更關注某一微場景,因此其關注點是應該買什么、哪里買得到、是否送得到、怎么養得活、如何搭好看。
三是走時間線的種植養成場景,代表品類為種子種球、植物盆栽、園藝用品。
“現在陽臺、窗臺、露臺和花園應用場景已成為重要關注方向,這部分花友在關注品種的同時,還會追求盆器、特色資材搭配。”盧志鵬說。
因此,他認為,商家不應只關注植物,還要看整個市場變化,盯住消費者需求。“為何國蘭和紫砂盆的消費數據逐年下滑?因為現在消費者的家居風格偏向北歐風、日式風、新中式等,這些產品與家居風格難以呼應。同時,伴隨著年輕人喜好的變化,產品隨之產生迭代,這也是龜背竹、琴葉榕等熱植受到熱捧、熱銷的原因。”
可以說,花卉電商的發展將小眾品種推向大眾視野,正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與此同時,各類迎合消費需求的新趨勢應運而生。
淘寶針對年輕人也愛種菜的趨勢,推出了“傳家寶系列”,讓種菜不再是父母輩的專享,年輕人在城市的高層陽臺也可以種番茄、草莓、黃瓜、辣椒等蔬菜水果,尋找記憶中的老味道。
“商業化的蔬果品種為了保障可運輸、耐儲存,從而損失了品種應有的風味。所以,不少消費者會選擇種植周期較短的番茄,帶領孩子體驗從種植、種子發芽一直到開花、結果的全生命周期過程,這就是他們所渴望的進程感和成就感。”盧志鵬說。
此外,花卉電商中還出現了一系列網紅品牌,售賣傳遞情緒的奇趣植物,如超級植物公司。盧志鵬認為,這些跨界的公司獲取流量的速度、對消費習慣的把控是值得學習的,他們通過創意、聯名合作得以深入人心。但也要清楚地看到,支撐這些創意落地、品牌得以快速成長的根基仍是供應鏈,這也是他們的短板所在。
網紅品牌擁有創意、流量和對用戶喜好的把控優勢,商家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供應鏈,但缺少與消費者的貼近性,那么何不將雙方優勢進行交互融合?這或許是花卉電商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方向之一。
盆栽植物潛在消費市場巨大
“銷售渠道的變化帶來新的消費市場,消費總量持續增加,國內盆栽植物正向著多元化、電商化方向發展,且有產區向南遷移之勢。”在中國花卉協會盆栽植物分會會長楊鐵順看來,雖然2022年春秋季盆栽植物銷售均不如預期,但國內潛在消費市場巨大,長期來看未來可期。
2022年盆栽植物總體生產規模小幅增加,老牌盆花主產區生產面積變動不大,但品種結構調整較大;云南、四川西昌的小盆花及廣東網紅熱植等生產規模上揚,特別是云南有望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盆花產區。
針對各品種2022年不同的市場表現,楊鐵順做了具體分析。
蝴蝶蘭作為盆花王者,2022年產量同比增加10%,其中種苗產量1.8億株以上,成品花產量1.2億—1.3億株。廣東作為第一大產區,其地位不可撼動,年產蝴蝶蘭成品花6500萬株;山東年產蝴蝶蘭1500萬株,集中在青州地區;鄭州、西安等中西部地區以及福建、江浙地區,年產量均為1000萬株;其他地區生產規模略有縮減態勢。品種方面,紅花的“大辣椒”依然是單品種王者,在春節期間尤為熱銷;新品種對市場的拉動能力減弱,國內自育品種增加,吸染色蝴蝶蘭也十分奪人眼球。
紅掌行情表現連年欠佳,2022年產量超3000萬盆,同比略有縮減。紅掌生產集中在廣東、山東、長三角、云南、四川、湖南等地,其中小盆徑產品在華南片區產量較大。紅色仍是主流色系,在大中盆徑產品中占比較高,小盆徑產品色系相對豐富,市場追新熱度有所降溫。
鳳梨產量穩定,2022年產量2000萬盆,其中70%供應租擺市場,價格同比上漲10%。鳳梨生產主要集中在廣東、山東、四川等地,以紅色系傳統品種為主。由于家庭園藝市場對鳳梨存在刻板印象,新品種推廣速度較慢。
2022年大花蕙蘭總產量628萬盆,穩中略減,其中云南產量595萬盆,占全國總產量95%、占世界產量70%以上。隨著盆花小型化的趨勢,小株型產品數量增加;部分大花蕙蘭開始通過線上銷售、產地直發。隨著大花蕙蘭逐步進入二、三線城市,將啟動新的消費潮;同時,對越南、緬甸等國出口增長,將大大刺激國內大花蕙蘭發展,預測國內大花蕙蘭年需求量將達1000萬盆以上。
小盆栽、多肉植物在電商市場持續發力,線上渠道拓展順利。網紅觀葉植物經歷行情“過山車”,主力產品價格大部分回落到高峰期的10%—50%,正逐漸回歸成為常規產品的組成部分,并未突圍成為多肉植物的現象級市場。其他盆花品類如風信子、郁金香等,根據氣候或其他優勢已形成相對聚集的產區,有集群發展態勢。
“盆栽植物市場對新品種、新產品熱情度比較高。如長壽花‘金狐貍’仍能高價銷售;日漸走紅的蠟封朱頂紅,年進口量達140萬粒;不斷增多的繡球品種,使產量猛增,在盆花、切花、綠化等應用場景均表現亮眼。”楊鐵順認為,好種、好養、好賣的盆花品種將成為重點研究方向;同時,造型類、小型類、觀葉和觀花一體的線藝型應是生產者重點關注方向。
與生活美學融合提升花卉零售活力
“經歷調整和創新,實體零售逐步走出寒冬時期,結合美好生活,充分展現萬物皆有花的概念。”中國花卉協會零售業分會秘書長林巧玲說。
2022年花卉零售市場總規模為1986.8億元,其中實體花店零售業務市場為900億元,頭部花店業績穩步上升;電商零售仍一路攀升,占總規模的54.6%。
花店依然是花卉零售的主戰場。從2022年全國線下花店客單價增速趨勢來看,與2021年相比出現小幅增加,平均客單價為180元。在深圳、廣州、上海有56.2%的花店平均客單價可以達到200—300元。
“線上線下融合讓實體產業的價值更加凸顯,優質零售品牌將迎來估值井噴,回歸價格之源。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花店開始注重品牌打造,他們認為品牌能夠帶來更多的用戶認同感。”林巧玲介紹了野獸派花店的成功經驗,他們在推出不同主題的永生花禮盒、玫瑰抱抱桶等產品外,還挖掘與花相關的生活類創意衍生品,如月桂葉香包花環、香薰擺件等。
“當產品與社交屬性相連接,就很容易走紅,所以為產品或品牌創造故事,與用戶情感需求點相契合,已成為業界共識。”林巧玲說。
同時,越來越多的實體花店開始尋求轉型,讓鮮花融入生活場景或社交空間,與消費者能夠產生密切交互,如“鮮花+咖啡”“鮮花+餐廳”等。還有一些花店先通過建立線上渠道進行品牌輸出,在有很強的品牌認知度后,再開線下花店。
“花卉屬性決定用戶依然需要線下體驗空間,預計實體花店數量將繼續擴張。在此背景下,花店零售的競爭必將有所增強,因此花店結合花藝美學生活開展多業務模式探索,形成個性化、差異化、精細化發展是趨勢。”林巧玲說。
此外,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花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更是迫在眉睫。直播帶貨、社區團購、鮮花電商等平臺為花卉零售帶來超高流量,極大地刺激了花卉銷售,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更便捷、更美好的用戶體驗,使鮮花逐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種消費趨勢十分明顯。
林巧玲介紹,一些城市的頭部賣家一個節日可以銷售1萬多的單量。如深圳市跳舞蘭科技公司服務的400多家實體花店中,2022年線上交易額同比增加65%。“通過抖音直播賣花,已成為2022年非常重要的流量風口。”
花卉零售業在多年發展中逐步完善,也依然存在花卉零售體系發育不完善、方式單一、管理落后、區域不均衡等痛點。
林巧玲提出3點對策建議。
一是提升花卉零售渠道的體驗價值。對于線下花店可結合花藝美學生活引入新的產品感官,如定期推出“花廚+花宴”、與服裝業相結合等。線上花店針對供應鏈和物流冷鏈的痛點,要鞏固質檢品控,不斷完善售后服務保障。
二是實現花卉零售渠道標準化。制定行業基本標準不僅要體現在產品上,還要體現在服務上,使產品服務能夠實現差異化,讓消費者感受到不一樣的零售氛圍,從而促進消費。
三是構建多組合的銷售模式。花卉零售不僅要面向家庭、面向機構集團,還要面向都市白領等新興消費人群。消費者畫像顯示,女性是主要的鮮花消費群體、占六成以上,消費人群為二線及以上城市的中高收入群體。
除此之外,林巧玲認為,花卉品質依然是行業發展的根基。在全國花卉大量上市的情況下,單純從價格優勢進行推廣和銷售,很難形成用戶共鳴,高品質產品的供給與用戶滿意度息息相關。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合肥:辦園博會要追求持續性發展力戒一次性布展
較真碰硬在現場,精益求精在現場,效果就是不一樣。要繼續堅持“總師負責制”做法,把工位“搬到”工地,邀請老專家現場反復推敲,讓每個項目都成為經得起檢驗的精品【詳細】
北京海淀:生態代碼寫入創新程序
春日的午后,和羊駝一起曬太陽,“蹲”個孔雀開屏,在蚯蚓塔旁觀察蚯蚓一舉一動,抬頭與一兩米外的喜鵲對望……這樣令人向往的生活,就在有著10萬多員工的中關村軟件園。地區生產總值正式跨過萬億元的海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詳細】
遼寧布局七大重點推進城市更新
今年,遼寧省將緊緊圍繞實施新時代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重點抓好城市老舊管網更新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管理、建設海綿城市、深化供熱體制改革、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7個方面工作【詳細】
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承辦第十三屆園冶高峰論壇澳門分論壇...
2023城市高質量發展國際論壇暨第十三屆園冶高峰論壇于3月30日在杭州舉辦。論壇以“共享·創新”為主題。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作為承辦單位之一,以網絡會議形式組織了澳門分論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