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曦:城市的公園,公園的城市
我們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挑戰,隨著人類社會邁入生態文明時代,構建一個地球生命共同體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與此同時,數字技術所驅動的技術融合革命正在深刻影響城市空間特征。在此背景下,風景園林如何響應全球的環境挑戰,并充分把握新技術帶來的機遇?我們回首過去,可以發現公園曾經是城市中的一個獨特存在,為工業化時代的都市提供了一個呼吸的綠洲,為所有人提供可以公平享用的社會空間場地。伴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進步,公園不再僅僅是作為城市的補充或緩沖的綠色空間,而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更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與城市的形態更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種融合的趨勢導致公園的角色和形態也在逐漸發生轉變。
英國是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其工業革命到19世紀30年代前后已基本完成。城市工業的迅猛發展,吸引人們紛紛涌向城市,導致英國農業人口銳減,城市人口劇增,城市規模隨之急劇擴大,造成住房短缺、交通擁擠、環境惡化的城市狀況。為應對這些挑戰,風景園林行業積極響應,興建城市公園,私家園林開始向公眾開放或被改造成公園。設計者在城市公園的建設過程中,也在逐步考慮整體性和連接性的問題,并開始連接公園、構建綠道、建設城市綠地系統,旨在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覆蓋范圍更大的綠色宜人環境。“二戰”后,全球進入了經濟復蘇和高速增長的時期。隨著世界經濟的繁榮和人口的大幅增長,自然環境受到了空前的破壞。城市逐漸呈現出高密度化的特點,特大城市和都市圈逐漸形成,郊區化也開始呈現。在這一背景下,風景園林開始介入城市更新和郊區化進程,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FLA)成立,環境保護運動逐漸興起,這表明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和需求。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帶來了信息技術革命。城市開始展現第三產業空間的增加,部分工業城市出現收縮,城市的歷史文脈逐漸喪失。風景園林行業在這一階段開始受到波普藝術、解構主義等多種思潮的影響,與不同的藝術流派結合,嘗試尋找新的表達方式和創新手法。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通信和交通技術日新月異,各國之間的聯系變得前所未有的緊密。城市呈現出去工業化、去中心化的特點,氣候風險開始影響城市的韌性和可持續性。風景園林行業開始注重可持續景觀、景觀都市主義、景觀績效和文化景觀的保護,強調環境、文化和歷史的完整性。
進入生態文明時代,數字技術驅動了技術融合革命,如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都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城市開始展現出虛實融合的空間特征,以人為核心的共享城市空間逐漸形成,建設城市韌性環境以應對氣候變化成為趨勢。風景園林行業聚焦全球氣候變化,開始嘗試碳中和、利用傳統生態智慧和數字技術構建園林。
公園,從最初作為工業城市的“良藥”,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對抗城市污染治理、喧囂的一片凈土。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城市的進一步演變,我們看到了公園從傳統的概念向“無界公園”的方向發展,與城市和日常生活更加緊密地融合。甚至可以預見,未來的城市將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公園”,而是整個城市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公園。從公園作為工業城市的“良藥”到整個城市成為一個公園,這將是一個漫長而富有意義的歷程。
在城市進入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提質的階段,“公園”開放共享、公平共治、無界融合,場景營造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們可以預見城市與自然、技術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而風景園林設計將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共生,以及人們在其中的精神與情感體驗。此刻,風景園林挑戰與機遇并存,需要思考的不僅是如何設計一個功能性強的公園,而是要考慮如何在全球環境變化的大背景下,設計出能夠適應未來變化,塑造城市形態,具有生態、社會、經濟可持續性的新“公園”。這需要超越傳統設計的界限,融合生態學、社會學、技術科學等多學科的知識,以創新的視角來塑造適應我們這個時代之需的職業實踐。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樸跡景觀丨阜陽學府源著
光是感知藝術的靈魂,光暈染的氛圍對人與空間環境有著決定性影響,當光線停留在墻體表面,在墻體上拖下陰影,隨著時間變換與季節更替,光的強度發生著變化,墻體的形象也隨之改變【詳細】
第十二屆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大會在鄭州召開
自信自強守初心,創新致遠啟征程。11月4日—5日,第十二屆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大會在位于鄭州的河南農業大學召開。來自全國100余家高校、企事業單位的150余位專家學者,在1場主旨報告、3大主題論壇和10個分論壇進行演講【詳細】
《“以竹代塑”全球行動計劃(2023—2030)》發布
2022年6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并正式發布32項成果清單,其中第18項為“中國將同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減少塑料污染,應對氣候變化”。同年11月7日,中國政府聯合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以竹代塑迅速成為國內國際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詳細】
無錫太湖流域小溪港魚咀公園
小溪港緊鄰太湖,這里曾是漁民聚集的地方。自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正式進入退捕禁捕期,小溪港生態修復工程逐步啟動。隨著魚咀公園建成,昔日漁港蝶變成高品質生態濕地公園,這背后,是無錫不斷深化開展“美麗河湖”行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謀劃和決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