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樣“見縫插綠”打造立體綠化
莘莊地鐵站上蓋“天薈”屋頂花園。資料圖片
寒潮讓夜晚的街道冷清下來,但一只“鯨魚”讓部分家住恒豐路的居民在回家途中倍感溫馨。這只“鯨魚”造型的輪廓燈,白天在一面長50米、高9米的景觀綠墻上“休息”,到了晚上自動點亮,守候夜歸人。
這面靜安區目前體量最大的景觀綠墻,在白天也看點頗多,采用模塊化鋼結構固定的種植盒不僅能實現立體綠化的高密度種植,還能有效控制水量以及簡化灌溉系統,節水率比傳統綠墻多三成。
1980年,華亭賓館建設屋頂綠化,立體綠化首次進入上海市民的視野。40多年后,立體綠化已成為上海城市綠化體系中的主角之一。市綠化市容局昨天宣布,今年全市新建立體綠化43.1萬平方米,超額完成40萬平方米的年度建設目標。2021年至今,全市已累計建成立體綠化128.3萬平方米,距離“十四五”期間新建200萬平方米的目標更近一步。
通過“見縫插綠”方式打造的眾多立體綠化已成為多維度拓展生態空間的重要增長點。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專家表示,立體綠化形式十分豐富,包括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棚架綠化、沿口綠化四大類。記者了解到,今年建成的立體綠化重點聚焦與市民群眾出行生活密切相關的設施和空間,如橋柱、體育場圍網、公廁墻面、變電站立面、高架橋下空間、交通樞紐上蓋等。
如今,越來越多的立體綠化以更新穎、更美觀、老百姓更有獲得感的方式呈現,尤其注重能否被市民群眾看到。高架首排建筑、臨街建筑、市民服務類建筑上的“綠墻”“花墻”“花帶”“花園”多了起來。莘莊地鐵站上蓋的“天薈”屋頂花園、龍華東路苗江路臺地花園足球場的垂直綠化、共和新路中山北路路口高架橋下立體綠化等都是典型代表。
不是見縫就能插綠,也不是插綠就一定能活,上海在立體綠化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也積極探索綠色低碳技術。閔行區虹橋綠谷廣場有7100平方米的屋頂綠化,其覆土層達1米以上,具備雨水回收利用系統、自動澆灌系統、微噴灌、垂直綠化滴灌系統等節約型園林設施,綠化成活率較高。同時,屋頂綠化可減少屋頂層空調能耗,打造人與自然互動的微氣候。
目前,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核心區的屋頂綠化已全部建成,共計18.7萬平方米,占屋頂總面積的四到五成,既節約土地資源,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也助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南京:文旅融合,老城“破局”更“出圈”
紫金山、玄武湖銀裝素裹,雪后山景、湖景醉美四方游人;南京博物院內,參觀者一步一停,縱覽文物館藏;集聚全球90%一線品牌的德基廣場,是整個新街口商圈的“流量密碼”;在D9、1912、紅廟等街區,市民游客更是紛至沓來【詳細】
北京打造184處“美麗庭院” 一院一策各有特色
環境優美、秩序井然、鄰里關系融洽的“25℃溫情小院”;加裝了雨水收集桶、“蚯蚓塔”而遠近聞名的“無廢小院”;胡同居民自理門前事的“議事小院”……今年,北京啟動第三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詳細】
海灣國家迎來旅游業發展新機遇
當前海灣地區旅游業快速復蘇,區域各國將旅游業作為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抓手。海合會秘書長布達維表示,海合會統一旅游簽證將有助于便利海合會六國之間人員流動,對區域旅游業和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詳細】
河北自然資源廳召開國際城市規劃設計大賽推進會
調研組實地考察了定州古城三期北片區和南片區、南城門等規劃設計大賽規劃場地,并與定州市人民政府及定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展和改革委等市直部門負責同志召開座談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