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制造廠成科技園、紡織倉庫變文創園——老廠區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北京市朝陽區通過工業廠房改造利用等方式,轉型升級百余家特色文化產業園區,讓老工廠煥發新生機。圖為利用老舊廠區改造的郎園文創園區。新華社記者 李 欣攝
在倉庫里開書店、在鐵軌旁辦秀展、在廠房里喝咖啡,過去廢棄的老舊廠區搖身一變,成了今天別具特色的文創園。
自成為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以來,北京積極推動老舊廠區改造。《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指出,老舊廠區更新改造要充分挖掘工業遺存的歷史文化和時代價值,發展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業態。
筆者走訪發現,這些經過改造的老舊廠區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時又煥發了新的活力。
——智慧化運營服務,吸引產業聚集。
從北京地鐵10號線知春里站B口出站,左側是始建于1958年的北京衛星制造廠有限公司中關村廠區舊址,也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誕生地。改造后的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保留了老廠房建筑的紅磚外立面,散發著工業氣息。
“我們將衛星元素、紀念景觀融入園區改建設計,最大化保留了航天文化的精神。”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城市更新項目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園區計劃在五號廠房建設“兩彈一星”博物館,更多承擔教育功能的文化展示區也正進一步規劃落實。
在這一改造項目中,園區的智慧化、定制化運營服務,吸引了產業聚集。目前與科技園簽約的3家企業分別主營信息科技、健康醫療、高端智能制造。“我們通過平臺化的智能管理系統和全方位定制化運營服務,助力企業提質增效。”園區招商中心負責人趙元章表示,在園區聚集高新產業,既符合海淀區的產業定位,又充分利用了衛星廠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還能讓企業體驗到精準服務。“這是企業和園區雙向選擇的結果。”趙元章說。
——融合消費新業態,滿足不同需求。
位于朝陽區東壩鄉的首創·郎園Station是北京紡織倉庫舊址。在改造過程中,園區保留了一條2.23公里橫穿南北廠區的專用鐵路,將鐵軌和部分站臺打造成7000平方米的“中央車站文化廣場”。以鐵路為軸,30座舊倉庫被劃分出了不同經營區域,涵蓋咖啡館、餐廳、美術館、綜合劇場、書店、圖書館、運動體驗館、親子樂園、城市復合空間等,致力于打造不同的消費場景,滿足多元的消費、文化需求。
據統計,2023年郎園Station共舉辦了15場大型活動,包括設計師秀展、藝術市集、“慢閃”等,讓消費者充分體會到工業遺址與現代藝術、商業消費相結合的魅力。
——發揮平臺優勢,培育新興產業。
《行動計劃》指出,老舊廠房要利用騰退空間建設產業協同創新平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
在郎園Station,占地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東壩數字文化產業基地里,有各類攝影棚、機房276個,園區已成為知名的影視文化產業聚集地。
在園區聚集產業資源,有哪些獨特優勢?“園區具備產業運營和平臺優勢。”東壩數字文化產業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地在園區已經形成的新消費品牌和場景基礎上,圍繞衍生業態延鏈補鏈。同時,園區為影視企業開展投融資、版權交易、法律財稅咨詢等增值業務提供服務窗口。郎園Station已被納入北京市廣播電視局20個審批事項“試營”政務服務窗口。
《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有序推進700處老舊廠房更新改造、低效產業園區“騰籠換鳥”。目前,北京多地老廠區已“舊貌換新顏”,成了兼具歷史文化底蘊、城市消費活力、現代生活方式的商業新地標,也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探訪安徽合肥園博園: 看城市“更新”故事
似乎還是記憶中的樣子,航站樓、指揮塔,仍然靜靜地矗立在原地。駱崗機場距老市府廣場僅9.5公里,開車十多分鐘即到,是留在許多人心中的“城南舊事”。這個機場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初,從1977年底第一架“三叉戟”試飛,到2013年5月30日零時【詳細】
第31屆廣州園林博覽會2月4日開幕
作為2024年春天最早、最大的園林盛會,第31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2月4日至2月25日舉行,從立春持續到元宵節,主打一個“不打烊”。本屆園博會主題是“花容粵貌·多彩灣區”,主會場設在白云山【詳細】
廣州:公園綠地請市民躺草坪
閑暇時間,帶著帳篷、餐墊,來到公園享受陽光與綠色,或許是不少城市居民的心中向往。而對許多廣州市民來說,與家人一起在草坪上野餐休閑、愜意放松,已經成為一種日常生活方式【詳細】
東方園林信披違法擬被罰150萬元
上市公司不當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受損投資者可依法索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