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展示中軸文化交通廊道
修繕后的萬寧橋變得更加古樸、美觀。記者 鄧偉攝
“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已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對于這條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全長7.8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北京市交通委根據中軸線申遺相關工作要求,組織實施了包括萬寧橋修繕工程、南中軸大修工程以及永定門內大街大修工程在內的一系列項目,通過道路養護維修進一步修復中軸線歷史風貌,將道路功能轉型為展示中軸文化價值與內涵的交通廊道。
“最小干預”原則修繕萬寧橋
被譽為“中軸線上第一橋”的萬寧橋,是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構成要素之一,這座始建于元代的單孔實腹石拱橋是中軸線上最古老的橋梁,也是北京市目前唯一還在為社會交通服務的元代橋梁。
2020年,萬寧橋修繕被列為中軸線申遺工作中的重點項目,成為市交通委城養中心組織開展的第一個文物橋修繕工程,該工程于2023年圓滿完工,使這座古石橋煥發新生。
在修繕過程中,嚴格遵循“最小干預”原則,盡可能保留橋梁的原始構件和風貌。針對石材開裂、勾縫脫落等問題,經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咨詢文物專家和有經驗的技術工人,采用傳統古法修復技藝,如灌入桃花漿固結封護、小麻刀灰重新勾縫等,既有效防止外界侵害,又保持橋梁古樸韻味。
修繕中還對橋梁東側墻被混凝土遮擋的部分進行了精細化清理和修復,恢復其原有的石材風貌。徹底清理橋體上的臟污,使萬寧橋以更加整潔、美觀的姿態展現在公眾面前。
參照歷史數據打通“中央御道”
南中軸御道南起永定門、北至正陽門,明清時期是皇帝前往天壇祭天或至先農壇扶犁必經的“中央御道”。南中軸路(永安路—珠市口大街)段作為中軸線遺產重要載體,是中軸線南段尚未實現規劃的最后一段。為提高御道可達性,南中軸路(永安路—珠市口大街)道路工程被列為中軸線申遺重點任務和市級重點工程,由市交通委城養中心于2019年組織進行大修。
該工程南起永安路,北至珠市口大街,雖然全長只有523米,但打通了最后一段御道,實現了從永定門至前門“中央御道”的全線貫通。
為確保“中央御道”的歷史真實性和藝術價值,工程團隊與文物專家緊密合作,御道規制參照正陽門城樓下現存御道遺址和《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筑實測圖集》中20世紀40年代實測數據進行,石材用料、鋪設方式和道路尺度都按老規矩來。
同時,市交通委城養中心于2023年組織完成南中軸路(北緯路—南緯路)慢行系統完善工程建設。
永定門內大街提升交通環境品質
為配合中軸線申遺工作,市交通委城養中心2021年組織完成永定門內大街大修工程,旨在通過道路維修提升區域交通環境,同時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這次大修對永定門內大街進行了全面改造,主要工程內容包括:瀝青路面銑刨加鋪,確保路面平整舒適;慢行系統整治,提升行人與非機動車的通行安全與便利性;同時還進行了標線恢復、通道維修及橋梁維修等,確保道路的每一個細節都達到最佳狀態。
通過此次大修,永定門內大街面貌煥然一新,不僅提升了市民的出行體驗,也有效優化了中軸線區域交通環境品質。
市交通委城養中心介紹,中軸線沿線所涉地安門內大街、景山后街、天橋南大街等十余條市管道路全部納入重點區域重點道路設施臺賬,以高路況指標組織日常養護,同時還將以需求為導向推動精細化管養。交通部門將通過提升中軸線路域道路交通品質,進一步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活躍的農業文化遺產 內涵豐富特色鮮明
中國的農業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在與自然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出來、賴以生存并流傳至今的農業復合系統,是保護傳承弘揚優秀農耕文化、推動鄉村文化資源轉化創新利用的重要載體【詳細】
甘肅敦煌:探索文旅新業態 來鳴沙山聽星空演唱會
夜幕降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人頭攢動。來自陜西省西安市的游客井濤一家三口坐在鳴沙山的沙坡上,伴隨著音樂律動、光影變幻,欣賞一場萬人星空演唱會【詳細】
蒙古國“新哈拉和林”城市規劃國際競賽揭曉
2023年,蒙古國議會大呼拉爾通過決議,在鄂爾渾河谷復建古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2024年3月18日,蒙古國政府舉辦國際競賽,為“新哈拉和林”的建設選擇全面的總體規劃【詳細】
西湖景區這些細節設計,源自習近平
為了讓西湖的保護更得民心,習近平不僅著眼大局,亦很關切“小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