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存在設計丨以詩之名,致敬土地——院田村游客中心周邊提升項目
項目航拍圖 © 江鑫榕
土地可以埋葬理想,也能孕育希望,我們試圖記錄那段特殊的歲月里,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們,用他們的思想澆灌出來的詩歌,還有那些被詩歌慰藉的靈魂。
項目概況
福建省上杭縣太拔鎮院田村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水格局,是首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所在地,也是中國朦朧詩的發祥地之一。本次建設內容結合已有院田游客服務中心建筑進行周邊環境提升,以藝術的手法再現了場地詩性盎然的歷史,展現了土地與人的關系。上世紀五十年代,大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舒婷就是在當時來到院田村,并在此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近年來,鄉村空心化嚴重,國家提出振興鄉村的政策,特色鄉村建設方興未艾。
▲村莊內古民居一隅© 林建德
▲老宅內知青老照片紀念館© 三毛
▲村莊內朦朧詩展示館 © 三毛
▲老宅內舒婷詩院 © 三毛
設計目標
以鄉村振興政策為契機,傳承古村落的文化脈絡,保護生態環境,呈現場地特質,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
施工前現狀
混凝土鋪裝,沒有排水功能,缺乏設計特色,文化展示。
▲游客中心與道路高差關系© 自然存在設計
▲游客中心與凌霄閣關系 © 自然存在設計
▲周邊項目在項目基地留下混凝土基礎© 自然存在設計
構思來源
對場地文化特質的深入探索,為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對場地空間進行梳理,分別設置了五大功能區:依次為生態停車區、入口文化展示區、接待中心功能區、文化展示區、凌霄閣文化展示區。
其次,設計了三面藝術景墻,入口處第一面景墻為“土墻”:以老門板澆筑出來的清水混凝土作為基底,上下分別設置圓頭和方頭鐵鍬,暗合“天圓地方”,簸箕上書“詩意院田”,旨在探討土地與人的關系,啟迪公眾對土地的思考 。第二面藝術景墻為“水墻”:時光飛逝猶如河中的水流過。左側以膠卷底片形式展開形成一幅長卷,隨著年代遠近從模糊逐漸變得清晰,底片上的內容是當時知青勞作、學習、生活的影像,右側展示柜陳列當時糧票、工作筆記、日記、書籍、戲曲曲譜等老物件,如樹木年輪截面可窺探當時生活的縮影,再現場地作為朦朧詩發源地的歷史記憶。第三面景墻為“火墻”:以當地收集的老門板為紙,將朦朧詩代表性詩歌拓印其上,炙烤后留下火痕,可鑒激情燃燒歲月褪去的痕跡,呈現了場地詩性盎然的特質。
▲手繪構思平面圖© 羅炎彬
▲總平面圖©自然存在設計
“土”墻(土地):以村子內部收集來的廢舊老門板為模板,澆筑出來的清水混凝土作為景墻基底,上下分別設置圓頭和方頭鐵鍬,暗合“天圓地方”,簸箕上書“詩意院田”,旨在探討土地與人的關系,啟迪公眾對土地的思考 。
▲“詩意院田”置于簸箕之上亦是留念墻 © 三毛
▲“土墻”和現狀游客中心關系 © 金堆
▲天黑后吸引附近居住的村民 © 金堆
▲駐足在“土墻”邊的村民© 金堆
▲“土墻”上部圓頭和下部方頭鐵鍬,暗合“天圓地方” ©三毛
“水”墻(記憶):時光飛逝猶如河中的水流過。左側以膠卷底片形式展開形成一幅長卷,隨著年代遠近從模糊逐漸變得清晰,底片上的內容是當時知青勞作、學習、生活的影像,右側展示柜陳列當時糧票、工作筆記、日記、書籍、戲曲曲譜等老物件,如樹木年輪截面可窺探當時生活的縮影,再現場地作為朦朧詩發源地的歷史記憶。
▲知青老照片墻邊的游客 © 三毛
▲知青老照片墻 © 三毛
▲“水墻”前的人們 © 三毛
▲““水墻”意即時光的記憶 © 三毛
▲老物件展示柜前的游客 © 三毛
▲“知青”時期老物件 © 三毛
▲“知青”時期工作筆記 © 三毛
▲“知青”樣板戲 © 三毛
▲夜游散步的村民 © 三毛
▲駐足在知青老照片墻邊的村民 ©金堆
▲老物件激發了小朋友的好奇心 ©三毛
▲老物件激發了年輕一代的求知欲 ©金堆
“火”墻(詩意):以當地收集的老門板為紙,將朦朧詩代表性詩歌拓印其上,炙烤后留下火痕,可鑒激情燃燒歲月褪去的痕跡,呈現了場地詩性盎然的特質。
▲一些代表性的朦朧詩嵌入其中 © 三毛
▲以火灼燒的詩句隱喻激情燃燒退卻后的痕跡 © 三毛
▲“詩墻”前的人們 © 三毛
▲游客逐字逐句朗讀著墻上的詩句 © 三毛
關于凌霄閣:現有游客中心毗鄰凌霄閣而建,從游客中心前往村莊步行途中即可見閣樓與古村田園、青山遠黛相映成趣。以舊時裁邊老照片制成打卡景墻將凌霄閣框入其中,右側設置凌霄閣簡介,游客可與院田自然田園風光合照留念。
▲凌霄閣框景墻 © 三毛
▲人、框景墻、凌霄閣、遠山© 三毛
▲凌霄閣框景墻前的人們 © 三毛
▲凌霄閣框景墻夜景 © 金堆
▲保留的水泥路面和新鋪的透水砂礫石© 三毛
▲鵝卵石、青磚、砂礫石為地面主要材料© 三毛
施工過程
▲施工過程©自然存在設計
▲老門板混凝土模板©自然存在設計
▲清水混凝土拆模板©自然存在設計
▲清水混凝土拆模板©自然存在設計
▲分次澆倒混凝土墻面 ©自然存在設計
社會效應
項目提升得到了游客和當地民眾的喜愛,并成為縣里官方調研的鄉村振興的產業展示平臺,形成了示范效應,為促進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的發展帶來新的思路。
項目名稱:太拔鎮院田村游客中心周邊提升項目
項目地點:福建省龍巖市
景觀面積:4,830㎡
建 設 方:上杭縣太拔鎮人民政府
設計單位:廈門自然存在設計有限公司
主創設計:羅炎彬
設計團隊:張筱倩、廖灶章、何勇波
施工單位:福建聯易鴻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完成年份:2023年
施工單位:福建聯易鴻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攝影版權:金堆、江鑫榕、林建德、三毛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武漢首發七條城市綠標 將景觀串成生態教育項鏈
8月15日,武漢市首發7條城市綠標,覆蓋包括校園、公園、濕地、山地、環保公共設施、綠色企業等100余個點位,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觸摸綠色脈搏和肌理。遍布大武漢的綠色名片,宛如一面面插在地圖上的小旗幟【詳細】
山西推動園林領域問題整改整治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園林系統召開黨紀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會上播放了警示教育片《“風”蝕》,深刻剖析太原市動物園原黨總支書記、主任楊引亮等人由風及腐、深陷泥潭的經過成因,發人深省【詳細】
解讀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內涵
北京中軸線體現了怎樣的人文內涵?這條縱貫南北的中軸線,又如何綻放時代光彩?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文本團隊負責人呂舟,山東大學教授、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姜波,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張利芳【詳細】
創新村史館設計 留住鄉情鄉愁
村史館作為傳統農耕文化的科普窗口和鄉村歷史的“記事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