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人物訪談 |
|
讓建筑回歸普通 張永和談威尼斯雙年展及MIT
日期:2008-10-14 來源:建筑時報 作者:金姹 我要評論()
采訪背景: 第11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于9月14日至11月23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舉辦,主題為“那兒,超越房屋的建筑”(Outthere:ArchitectureBeyondBuilding)。本屆建筑雙年展匯聚來自65個國家的建筑師及作品。 此次雙年展中國館的總主題:“普通建筑”。展覽由張永和在處女花園策劃的“應對”和阿城在油庫策劃的“日常生長”兩部分組成。在“應對”部分,張永和邀請了建筑師葛明、李興剛、劉克成、童明和劉家琨參加。他們通過各自的方式都針對最近發(fā)生的汶川大地震推出了抗震環(huán)保的設計。劉克成設計的建筑將屋頂做成集雨器,這樣可以通過收集純凈的雨水解決災民的飲水問題;劉家琨設計的再生磚以地震廢墟中的殘瓦碎磚為原料,達到充分回收再利用的環(huán)保效果;作為唐山地震幸存者的建筑師李興鋼則將推出自己設計的“紙磚宅”。 “和強調(diào)創(chuàng)意獨特的重大公共、文化項目設計不同,普通的建筑總是在應對、協(xié)調(diào)、周旋各方面因素。通常,設計是建筑師不斷應對業(yè)主、基地、造價、規(guī)范等條件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具有創(chuàng)造性,否則無法在處理大量事務性工作的同時清醒地追求建筑的目標。因此就像太極,協(xié)調(diào)是一種周旋的藝術(shù)。而其結(jié)果便產(chǎn)生現(xiàn)實的普通建筑。另一方面,建筑師通過協(xié)調(diào)滿足社會需要。今年5月四川大地震緊迫地要求建筑師如何應對非常情況。無疑,建筑師們必須跳出常規(guī)思維應對建筑技術(shù)以及社會經(jīng)濟體系的挑戰(zhàn),同時還要與大自然一番周旋!痹陉U釋展覽意圖時,策展人張永和如是寫到。 記者:1993年您主持的“非常建筑”工作室成立,10年之后,您出版兩本書——《平常建筑》和《非常建筑》。今年您參與策展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的主題是“普通建筑”。在這15年的過程當中,從“非常”、“平!钡健捌胀ā,您對建筑的定語一直在變化,這個變化的過程是否反映了您看待建筑與環(huán)境的關系的變化,或者說是看到建筑本身內(nèi)涵的變化? 張永和:這個變化其實也有也沒有。可以分兩個部分來看,其中一部分盡管提法變了,但是內(nèi)容并沒有變。取名“非常建筑”的時候,是我們剛開始在國內(nèi)做。我已經(jīng)覺得當時國內(nèi)的建筑很怪異了,比起今天來其實是小巫見大巫。我想這么怪的建筑是主流建筑,那我們做的不怪的就是“非常建筑”了。15年以后,這個現(xiàn)象發(fā)展到極致了,現(xiàn)在是主流越來越怪,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觀點是沒有變的。但是什么變了呢?當時我關注的還是建筑本身的問題;而我今天特別關注建筑和社會的關系。今年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普通建筑”展中,我策展的部分——“應對”說的就是這一點。今天看來,建筑怪不怪異,其實是一個形式的問題,我有我的看法,但這個已經(jīng)不是我關心的話題了,這是一個真正的改變。 記者:您在北大的時候開了很多很有意思的課,比如文學和空間、電影和建筑。當時,這種教學方法,包括很多講座帶來了很多新的角度和學習方法。但是您也說有很多邊界的問題,那么MIT給你的空間大嗎?你有做一些新的嘗試嗎? 張永和:我已經(jīng)去MIT三年了。 MIT在1865年成立建筑系,是美國最老的建筑系了,但是最老不說明是最好的。在過去二十幾年,它的那個系有的方面很好,但是核心建筑設計不好,所以MIT就全世界找人來改變它。他們最后讓我去就是他們想像我說的那樣改,但是要進行改革的話要有好多其他條件。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美國的大學的體制,即便是私立的大學也是資本主義里的社會主義角落,它不受市場制約。 美國的建筑教育在東岸是大本營,是相信從理論到實踐這個研究過程的。而我的觀點是這個過程應該是從實踐到實踐。第一個實踐是要相信建筑有一個自己的核心知識體系。現(xiàn)在好多學建筑的人談起來一會兒電影一會兒文學,建筑都快被其他的學科吃沒了。我原來就是這樣。第二個實踐就是跟今天世界上特有的問題對接。然后在實踐到實踐的過程吸收理論,吸收其他學科的知識。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我新請的老師都是美國、包括印度等世界各個角落最棒的中青年建筑師,開著事務所的同時教書。兩年多來,我把主要的核心學位的教程都給改了,到了明年我們就是一個新學校。在美國建筑系的排名榜上,MIT從我去前的第八上升到了今年的第二。 記者:當時您從美國回來教書,有一些建筑實踐,接的案子都不大,在不同的案子里面,都有你的一些建筑實驗,十幾年以來,你對建筑的看法有沒有一些調(diào)整? 張永和:我希望是變成熟了。比如說我們原來對材料的研究還很不夠。現(xiàn)在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面對,包括可持續(xù)發(fā)展。建筑怎么蓋才輕?用什么材料能做到輕?房子之所以需要基礎是因為它重,輕了就可能不需要基礎了。第二個是工業(yè)化。一個工業(yè)化的系統(tǒng)能保證建筑質(zhì)量,而不是靠個別工人來保證質(zhì)量。這種研究也是現(xiàn)在我們正在做的。建筑師最終其實是對物質(zhì)世界的興趣。 在MIT,生物制藥方面研究出來很多成果,最好的最有效的會被工業(yè)化、商業(yè)化。建筑也應該如此。我推的這個“實踐到實踐”,就是要往這個方向走。美國的大學分研究型大學和普及型大學,所謂研究型大學,實際上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生產(chǎn)知識。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使用,未經(jīng)授權(quán),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zhuǎn)載。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
|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WWW.www.yifenx.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