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北京風景園林設計理念探索與引導
1.5 城市迅速發(fā)展,要求園林綠化更體現基礎設施的功能
北京市建成區(qū)每年以10km2-20km2的速度增加,城市綠地已經越來越明顯地承擔著基礎設施的功能,綠化建設往往不得不與公共建筑、公共設施的人流集散相接駁。又比如在建筑容積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綠地的防災避險功能、輔助停車功能等等就必須在園林設計中給予充分考慮。
2 風景園林設計理念的導向性變化
2.1 從較多注重景觀向突出生態(tài)優(yōu)先發(fā)展
其實,從“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這句留傳千古的話可以體味園林綠化生態(tài)優(yōu)先的本質。在這一本質功能的基礎上,園林綠化派生出對于景觀環(huán)境的塑造、對于精神文化的表現和對于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但是,無論城市園林綠化怎樣發(fā)展,其生態(tài)第一的本質功能都是其得以產生和存在的根本。而且經濟越發(fā)展、社會越進步、文化越繁榮,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的愿望越強烈,簡約、自然的城市綠化之風將成為必然選擇。所以營造生態(tài)優(yōu)先的園林綠化環(huán)境,是城市園林綠化的第一要務,其它方面的功能都要統(tǒng)一到這個基礎上來。
2.1.1 合理配置喬灌木與純草坪的比例
曾經有一段時間,在一些城市的綠化中刮過一陣大草坪風,不切實際地學習歐洲的疏林草地或開闊草坪。北京市也不例外。但是北京地理氣候環(huán)境和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怕曬)決定了大草坪既不生態(tài),也不完全實用。風景園林設計應該堅持合理的植物配置結構,我們提出了綠地樹草的種植比例結構:喬灌木占到綠地的70%以上,純草坪不得超過30%,在實際掌控中,純草坪只占綠地總面積的23.7%。以上比例是一個原則要求,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不搞一刀切。
2.1.2 合理規(guī)劃綠地中的開敝空間
綠地中應當根據游人集散、開展活動、景觀優(yōu)美和防災避險的需要,設置必要的開敝性的場地。但是面積大小應該科學合理。城市中土地資源高度緊張,寸土寸金,難得有一片綠地,要在生態(tài)第一的基礎上把綠地的景觀、文化、游憩、避險等多種功能高度統(tǒng)一起來。倡導綠化工程成為“造蔭工程”,而不僅僅是“造景工程”。要多種樹,在合理分布開敞空間的基礎上,形成眾多碧樹濃蔭的綠島、綠廊、綠帶。
2.1.3 倡導回歸自然的植物種植設計
一些設計人員在園林設計過程中,一定要畫出圖案,畫出“文化”,畫出城市的味道。所以就會出現許多用不同色彩的低矮植物組成的圖案。如在一些立交橋區(qū),以往多以大葉黃楊(Buxus megistophylla)、金葉女貞(Ligustrum×vicaryi)或紫葉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cv.atropurpurea)進行色塊圖案式設計,這種手法目前已經風行全國。但是這種設計第一工程造價并不低,第二降低了植物種類豐富度,第三突出了人工設計痕跡,第四增加了養(yǎng)護成本。不夠生態(tài)、不夠自然、不夠節(jié)約,總之與生態(tài)優(yōu)先理念不符。不是所有綠地都不要這種設計,而是不倡導這種設計。
其實按照當前人們越來越多地希望回歸自然的愿望,城市園林設計應該盡可能地淡化設計痕跡,創(chuàng)造出“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效果。反對弱化生態(tài)功能、增加養(yǎng)護成本的設計如不必要的大草坪、大色塊等等。夠寬度的道路分車帶應該種植喬木或種植多種類灌木,最好不要全線種植黃楊綠籬或以黃楊、女貞、小檗組成圖案色塊,更不要大面積地種植色塊線條。
2.1.4 采取措施控制移植大樹
為了盡快見到綠化效果,采取拔苗助長的做法,從其它地方移植大樹到建設項目中來,以破壞和犧牲一地的生態(tài)為代價,“建設”另一處的景觀。但是,對于城市因修路或建設其它基礎設施避讓不開而必須移植的大樹除外。我們專門印發(fā)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關于城市綠化嚴格禁止移植超大規(guī)格樹木的通知》(京園綠字[2007]128號),對這一行為進行規(guī)范。
2.1.5 堅持適地適樹和植物多樣性
在城市綠化中一些房地產項目中違反植物生長規(guī)律,大量使用所謂的名貴樹種,造成“水土不服”,植物成活率低。植物本無貴賤之分,任何一種植物都是大自然的產物,都有其生存的理由。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區(qū)別,沒有貴賤之分。倡導鄉(xiāng)土植物當家,這是生態(tài)優(yōu)先的最直接體現。不適應北京生長的植物,再漂亮也不能用,決不能做勞民傷財、好看不好用的事。同時,要倡導在鄉(xiāng)土植物為主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引種、馴化、推廣,最大限度地促進植物種類多樣化。要突出以綠為主,倡導喬木為主的復層結構配置,植物配置要形成自然化、生態(tài)化的群落、色彩和層次景觀效果。在方案論證審核中要把好關。
2.1.6 積極培育推廣使用野生地被
近年來,在城市綠化中大力倡導使用人工篩選的野生地被,如二月蘭(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蛇莓(Duchesnea indica)等植物,解決耐旱和降低管理成本問題,取得明顯成效。同時,要給予“原生態(tài)”的野草在城市綠化中以一席之地。雖然野草存在綠色期短等缺點,但是其具有濃郁的郊野氣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降低養(yǎng)護成本,節(jié)約水資源。在城市適當的地方,比如在城市河道兩岸,在近郊區(qū)道路綠化中,在一些城市邊緣地帶,甚至在城市中心鋼筋水泥建筑密集沉重的地方,都可以充分利用野草,其荒野自然的感覺正好可以中和城市文明的喧囂、高樓大廈的壓抑。利用野草不是棄而不管,不能完全荒蕪,而要有適當修剪維護,有的還可以配置一些人工地被植物豐富景觀。
2.1.7 合理引導設計種植密度
近年來,有的地區(qū)領導急功近利,要求綠地種大樹,過度密植,立地成林,這是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作法,我們對此專門進行了研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關于在綠地建設中合理設計種植密度的意見》(京園綠字[2010]第24號)既體現綠地建成后較快形成良好環(huán)境為群眾所享受,又充分尊重客觀規(guī)律。
2.2 從設計自成體系向融入城市環(huán)境轉變
追求自成體系是從中國傳統(tǒng)園林思想演變而來的習慣。古代由于生產力不發(fā)達,人們難以遠行,而且城市規(guī)模較小,便希望在小圈子里的咫尺空間看到大好河山, 而且希望在方寸之間做足“文章”,達到“天人合一”的目的,所以出現了一批藝術設計登峰造極的中國式園林。這些園林大都是有封閉圈子的“園囿”。城市發(fā)展到今天,園林綠化已經從自成系統(tǒng)的園囿圈子里走到城市中來,園林綠地的建設在相對自成一個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同時,已經越來越多地從一個封閉圈子里的山水田園,變成了園林城市──這個城市空間大畫卷構圖里的一部分,與建筑、道路、水系、設施等共同成為了城市大園林的“造園因素”。所以,綠地以什么樣的面貌出現,就不僅是自身的問題,而應該把自己放到“園林城市”的空間環(huán)境中來考慮,把自己融入整個城市環(huán)境之中。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tài)、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qū)環(huán)境大幅度提升,社區(qū)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chuàng)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tài)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yè)、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tài)優(yōu)”,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guī)劃建設有“一帶三區(qū)”,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qū)、專類植物展園區(qū)、綜合服務區(qū),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yè)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fā)中心、首發(fā)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yè)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yè)等產業(yè)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