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文化雜談
那些愛石的古老傳說
奇石是自然界的神奇之物。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賞石、收藏石頭的雅趣,尤其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一種“熱門”愛好。人們普遍認為,凡是具有一定觀賞或收藏價值、能給人們愉悅、驚奇的各類天然的石頭,都可稱為“奇石”。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各地已經(jīng)成立的奇石協(xié)會、賞石組織達到幾百家,一些地區(qū)一級的城市都成立了賞石協(xié)會,愛好者眾多。全國各地還建設了大量的奇石文化館,數(shù)以百萬計的人喜歡、欣賞、收藏奇石?,F(xiàn)代人愛石,重于觀賞與研究,進而挖掘其商業(yè)價值。人生譬如朝露,可是奇石沒有終點。遠古時代的人們,把生命的感受和美寄寓奇石上,就有關于“石頭”的美麗傳說,這種喜歡奇石的古老情結,誕生了許多美麗的趣話與傳說,至今為人樂道。
細數(shù)起來,最古老的愛石的傳說,應為“女媧補天”的故事。在晉代王歆之《南康記》中記載:“歸美山山石紅丹,赫若彩繪,峨峨繡上,切霄凌景,昔女媧石也。”相傳,在遠古時代,大雨使東南方成了一片澤國,黎民百姓都因此受苦受難,美麗善良的女媧娘娘跑到玉皇大帝的后花園,這里有許多用五色寶石砌起來的假山。她把一塊塊寶石都拆下來 “補”起“天”來。因為奇石,天從此不再漏水了。藍天的底下又是一片鶯歌燕舞,花紅柳綠,女媧很高興??墒沁€剩有一些五彩寶石,太白金星老人說:倒不如都送給人間,堆一座山。要是再有水淹來了,老百姓也有個避難的地方。女媧便把這許多的五彩寶石堆了一座山,這山便是現(xiàn)在的“壽山”。 “女媧補天”的故事不知經(jīng)過了幾千幾萬年,人事滄桑,變化無常。當年的“壽山”生長著青蔥翠綠的樹木,但山里邊仍然蘊藏著許許多多五彩寶石,晶瑩剔透,溫潤生輝,被稱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壽山石”。
我國古代關于石頭的傳說,還有很多,例如,精衛(wèi)填海、木魚石的傳說等。都是遠古的人們對美麗的、具有可觀賞價值的石頭的一種真情向往。在遠古時代經(jīng)濟、科技不發(fā)達的時期,人們就開始喜歡大自然賜給人類美麗的石頭,并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來編織各種動人的故事流傳至今。而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這種熱愛大自然所賜予的美麗奇石“尤物”的情結依然存在,就如,人們永遠喜歡聽大海的波濤聲一樣——人類在胚胎發(fā)育的時候,就生活在母體的羊水中,如同生活在大海里,隨時傾聽大海的這種波濤,這就是一種原始的情結。相信,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們休閑時間的增多,生活在緊張的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驀然回首,卻發(fā)現(xiàn)石頭之美”,這種愛石情結必然會漫延到更多人身上。
并驅人類文明的奇石文化
自古以來,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石頭”:它可以作為最原始、最普通的工具、建筑材料甚至武器,而美麗的、具有觀賞價值的“奇石”,更是人們的心頭之好。人們樂于尋找、欣賞、收藏這些美麗的奇石。無論是使用普通石頭,還是欣賞、把玩、收藏“石頭”而形成的奇石的文化,貫穿于整個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史,這給了我們很多啟發(fā)。
縱觀人類有文字記載的幾千年的文明發(fā)展史中,可以說也是一部漫長的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石”文化史。人類的祖先從舊石器時代起,利用天然石塊為工具、當武器,到新石器開始打制各種石器;從人類最早的營巢穴居時期簡單地利用石頭為建筑材料,到古代建筑中使用各種精雕細琢的石材,再到現(xiàn)代化豪華建筑中大量應用的花崗巖、大理石裝飾材料;從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簡單石制飾物,到后來的精美石雕和寶玉石工藝品;從人們使用各種石器,到至今仍然在使用的石磨、石碾子,各種石頭始終伴隨著人類從蠻荒走向現(xiàn)代文明,直至久遠的未來。古今一切利用石頭的行為及其理論,構成了博大精深的“石文化”的基本內容。
暫且不說石頭的“使用”史,就是“賞石”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吨芏Y》中“周公植壁于座”的記載,則是奇石賞玩行為的發(fā)端;真正的奇石文化則開始于孔子時代,而《論語?雍也篇》中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將人的道德才能附著與山水之上??鬃拥茏幼迂曎|疑孔子:“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由此而引出玉有五德的著名論點,即仁、義、禮、智、信。這些都是古代石文化的重要內容。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北京園博園召開奇石主題文化新聞推介會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訊 9月24日,北京園博會在園博園宛平奇石館舉辦了奇石文化新聞推介會,園博會相關領導以及我國奇石界的知名人士到場參加。在新聞推介會上,第九屆園博會指揮部協(xié)調處處長崔勇致辭。【詳細】
奇石賞玩 從《杏園雅集圖》看明代賞石文化(圖)
明代正統(tǒng)二年(1437年)謝環(huán)的絹本設色《杏園雅集圖》手卷是畫家親歷紀實的作品,具體到每個人物、每個物件都是真實地記錄,具有證史的價值,而且,它也指引了后世繪畫中文人雅集場景的典型性描寫,具有經(jīng)典意義。不僅如此,這幅作品在中國賞石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