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鄉村振興聯合畢業設計一等獎作品丨再續河夢 REVIVE THE DREAM OF RIVER
總體概念
針對天津市靜海區陳官屯鎮獨特的鄉村文化與運河文化,提出“再續河夢”總體設計概念,包含景觀開發、航運體驗、運河技術和周邊產物四個部分。
總體概念
“再續河夢”總體概念分為三個層級,層級一是生態駁岸與沿河小節點設計,包括駁岸與內部景觀帶,打造生態駁岸,改造或新增親水節點,承擔碼頭等功能。對于林地部分,調整樹種及數量,提高固碳能力,設置簡單的林間步道等;
對于農田部分,調整為試驗田、各村特色蔬菜等;對于工程部分,按合理距離預設未來揚水站的位置,對沿河大棚等提出要求。
三層級策略圖
層級二是沿河小節點設計,南運河段與港團引河團沿河小節點設計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節點(南運河段)
節點(港團引河段)
層級三是單體設計,對現有村內商業、生產倉儲等類型用地進行改造,結合本村特色打造田園綜合體,科普教育基地等,主要功能包含農業采摘與種植,醬菜文化體驗與展示,餐飲,民宿等。
單體設計
單體一:科普教育基地
選址:項目選址在呂官屯村南部商業用地,綜合考慮其與運河的距離,原本塑料廠產業轉型情況,當地特色產業開發不足等問題,作為“再續河夢”的第一站。
創新點:
1.概念與游覽線路結合
以科普教育基地為中心設計呂官屯村的游覽路線,游客可以乘船在村落間游賞,每個村落都有成熟且獨特的游覽內容。
游覽路線圖
以游覽路線為底層思路,依據彎折的游覽路線,在場地內布置小體量的建筑單元。形態上通過統一的屋頂將其連接,由此形成檐下的灰空間,供應村民在建筑不開放時能在附近做活動。
2.品牌、業態、活動多維度設想
以“再續河夢”作為品牌形象,以河畔碼頭為節點打造航運旅游路線,打造“陳官屯十七景”,形成村特色游覽支線。同時,結合當地豐富的節慶活動如賞花節及六月沿河騎行賽,打造豐富多彩的游玩體驗。推動當地產業向都市化農業、文旅結合等方向轉型,打造特色農產品。
科普教育基地將成為游客和村民在呂官屯村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建筑內對豐富多彩的展覽項目進行了解和體驗,在路徑盡頭觀賞農田,在建筑外的灰空間閑聊,在設置的場地附近K歌跳廣場舞。
科普基地
3.在地性的結構、材料、細部設想
科普教育基地采取鋼結構作為支撐結構。屋頂采取管裝鋼網格,并覆蓋光伏板利用太陽能資源。墻體部分除了玻璃外,其他墻體重復利用民居的墻體和建材,使用回收的粉煤灰制成的砌塊進行敷面,并考慮部分材料可以隨著時間進行更換,形成循環再利用體系。
結構圖
4.多層次低碳策略
綠色建筑方面,通過建筑間的通廊讓天津夏季和冬季的風均能自由通行;建筑結構上使用鋼結構,材料上多用本地材料和廢棄再利用材料,消耗當地鋼材產能,一定程度緩解當地廢材閑置問題。能源利用方面,頂部鋪設光伏板收集太陽能,滿足建筑本身能源需求;建筑東北角設置水源熱泵,夏季取運河水冷為室內降溫,其他方式為建筑供暖。屋面設置傾斜讓水自由落下匯集,在地面設置可滲路面,促進水循環,設置小型廢水處理站處理廢水,在建筑東部設置生態綠地,增加涵水和固碳能力。
低碳策略圖
單體二:田園綜合體
選址:項目選址位于天津市靜海區陳官屯鎮胡辛莊村。胡辛莊村區位條件良好,第一產業發達,村內有園田、果業、設施農業等資源,田園景觀優美,發達的農業為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產業發展動能不足,支柱產業發展困難。產業融合力度不夠,文化資源挖掘不到位。勞動力不及高素質涉農人才不足,阻礙鄉村產業升級。
創新點:
1.運營模式
經營模式方面,模擬家庭農場游戲,CSA興趣人群可以支付場地費后擁有自己的主題農場,種植農作物。農戶提供技術與經驗支持,對城市居民進行種植指導。收獲的農作物可被消費者帶走,或設立代售點,利潤由消費者和農戶共享。
運營模式圖
組織模式方面,農戶、企業、政府多方主體都參與其中。農戶成為鄉村課堂的老師,為城市居民提供經驗支持。設計企業負責程序開發企業負責研發運營相關APP,線上線下聯動,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地休閑體驗。
組織模式圖
2.模塊化設計
采用模塊化設計,現場組裝建造,便于施工建造,提升建筑的適應性、耐久性和集成化程度,有利于提升田園綜合體的可復制性。模塊根據功能共劃分為兩種。大模塊面積約113平方米,用作劇場、展覽體驗以及餐飲等大型開敞空間;小模塊面積約28平方米,用于民宿、小型教室以及辦公等小型封閉空間。
大小圓形模塊均可等分為扇形模塊,因空間需要,樓板之間存在交叉重疊情況,兩個交叉樓板和扇形模塊采用螺栓連接,eps側墻采用預制出類T型或者交叉型的組合構件進行連接,整個建設過程均可工廠預制,現場組裝,節省人力物力財力,便于后期根據客流量對各個模塊數量進行增減。
模塊化設計圖
3.多專業聯合解決低碳技術方面的難題
聯合建工、暖通等專業,探索田園綜合體在低碳技術方面的可能性。
綠色低碳循環與全生命周期方面,采用裝配式建造,適度模數化設計與工廠化預制,從策劃到設計,從建造到運營,再到回收全生命考量實現綠色低碳循環。
智慧體系搭建與科技應用方面,以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作為綠色全周期的有力支撐,建立基于BIM的建筑運營維護管理系統平臺。提高建筑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滿足使用者對便利性的需求。
智慧運維管理模式
獲獎感悟
非常榮幸能獲得園冶杯鄉村振興國際聯合畢業設計第一名,這代表了評委老師們對我們的努力的認可與贊許。感謝老師們在競賽過程中對我們的悉心指導與幫助,幫助我們不斷修改完善最終方案。我們小組成員以后會繼續努力,用所學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再續河夢|REVIVE THE DREAM OF RIVER
參賽作者:別茜文 王立國 王淑心 成進仁
指導老師:馮剛 貢小雷
參賽院校:天津大學建筑學院
獎 項:第二屆鄉村振興聯合畢業設計一等獎
圖紙展示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北京市屬公園50項“景典游”迎暑游高峰
暑期游高峰到來,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向游客推薦10處文創體驗空間、10項深度體驗活動、10處文化主題展覽,以及夏日打卡10處、水岸觀荷10處。50個游園項目中既有夏游景致又有園林經典,堪稱名園“景典游”【詳細】
探訪深圳首個零碳公園 真能實現零碳嗎?
作為深圳首個以低碳科普為主題的體驗型公園,零碳公園去年開始運營,集生態游覽、康體健身、碳匯科普、互動體驗于一體,憑借特色化的低碳設計、優美的自然環境,一經開放就火速成為網紅打卡勝地【詳細】
江蘇蘇州公布首批15條山地森林步道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林業局聯合虎丘區政府,在通安鎮樹山村舉辦“森”呼吸·“林”距離——蘇州市2023年山地森林步道推介活動暨蘇州森林步道康養行首場活動,向社會公布首批包括張家港市望江路、望湖路、采香徑在內的15條山地森林步道【詳細】
海內外專家支招中國國家公園建設
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7月8日至9日在貴陽舉行。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中國正在建設全球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如何推進中國國家公園建設,成為論壇上專家們熱議的話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