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nèi)名勝 | www.www.yifenx.cc 中國風景園林領(lǐng)先綜合門戶 |
外國墳山
開埠以后,在上海居留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有的一輩子在上海,直到去世。這些外國人死后便埋葬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上海。上海一地,外國人就設(shè)有好幾處墳山。比較著名的有五處,即山東路外國墳山、老北門外國墳山、浦東外國墳山、八仙橋外國墳山、靜安寺外國墳山。這些墳山后來大多改為公園了。 山東路外國墳山位于今山東中路九江路與漢口路之間。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上海外僑集資購得土地兩塊,建造公墓墳地;但尚未辦妥,即由林特賽洋行同意,換成另一塊面積更大的地塊,即上面說的位于山東路九江路的這一塊。此地所建的公墓,主要是為客死他鄉(xiāng)的外輪船員提供葬身之地。由于外國船員多實行海葬,須在上海葬斂者不多,而早期寧波籍人在外輪上就業(yè)者較多,該墳地幾乎成為寧波籍海員的墳地,所以又被稱為“寧波墳山”。清同治四年十二月(1866年2月),工部局會議通過決議,租界以及上海外人墳地,統(tǒng)一由工部局管理,故該墳地之地產(chǎn)為工部局所有。隨著租界市面日益興旺,此墳地漸漸地處于市中心,于市容及衛(wèi)生等均有不利,工部局遂在其他地方另設(shè)墳地,并對該墳地的埋葬作出嚴格的限定。清光緒六年(1880年),英國圣公會寧波籍信徒在此地建立寧波禮拜堂。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寧波籍牧師陳繼鐸又將舊堂拆除重建,改稱圣保羅堂。新中國成立后,教堂和墳地被拆除,改建為山東路體育場。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在此建造黃浦體育館。 老北門外國墳山位于今人民路(當時叫民國路,故又叫民國路墳山,即今人民路浙江南路附近)。清咸豐四年(1854年),英、法租界調(diào)動萬國商團和海軍陸戰(zhàn)隊協(xié)助清軍攻打小刀會。由于山東路墳地是埋葬海員的,英法等國的戰(zhàn)死士兵的安葬要清政府來解決。小刀會被打垮后,清政府當局就將北門城根原露香園公地作為埋葬戰(zhàn)死的外國士兵的墳地。以后,戰(zhàn)死的洋槍隊官兵也被埋葬在這里。到了民國元年(1912年),上海縣城的城墻被拆除,這里埋葬的部分遺骸移葬八仙橋墳地,這塊地后來建為平民醫(yī)院。 浦東外國墳山又叫陸家嘴外國墳山。1860年由基督教海員布道會購得地皮而建造,主要安葬的是在滬去世的外國海員。新中國成立后,這里便改建為浦東公園。 八仙橋外國墳山位于今淮海中路嵩山路。清同治二年(1863年)由工部局購得租界外地皮建造。今龍門路當時叫墳山路,就是因八仙橋外國墳山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后,這塊墳地便改建為淮海公園。如今淮海公園北面有淮海公園廣場及其他商店,如誠通眼鏡店、仙蒂絲流行廣場、美能達維修站等,而淮海公園僅為城市綠地了。 靜安寺外國墳山位于今南京西路南、華山路東、延安中路北。大約在清光緒六年(1880年)前后,當時英租界工部局購得租界外的土地建造墳山,埋葬客死他鄉(xiāng)的英國及其他外國人之遺體。新中國成立后,這里便改建為靜安公園。如今這個公園也成為開放式公園。
編輯:ree |
閱讀: 次
網(wǎng)友評論(調(diào)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