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腳下的金龍峽,距山西大同市約80公里,據(jù)說是北魏時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建在絕壁上的“危樓”
這里山勢陡峻,兩邊都是直立百余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懸崖,懸空寺就建在這懸崖上,或者說像是粘貼在懸崖上似的,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
抬頭望上去,但見層層疊疊的殿閣,只有十數(shù)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支撐住。那大片的赭黃色巖石,好像微微向前傾斜,瞬間就要塌下來似的。俗語說:“平地起高樓”,可是,懸空寺卻反其道而行之,懸空建在了這個絕壁之上。雖然懸空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棟“危樓”,好像隨時都會倒塌一樣,但是出于好奇和探險的沖動,好多人又都愿意鼓起勇氣踏上這棟“危樓”去看一看。
過了佛堂前面的平臺后,踏上那連接殿宇之間的棧道,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提起腳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好像走在剛結了冰的河面那樣,生怕腳下重了,整個寺塌下來,自己就會做了“空中飛人”;然而,腳板底下的木板雖然吱吱作聲,而貼在巖石上的樓臺,卻巋然不動……
“鐵扁擔”把樓閣橫空架起
來到三官殿,才叫人松了一口氣。這是全寺兩座最大的建筑物,大殿的后面挖了很多石窟,變成了一半房子一半洞的特有建筑形式。原來,當年的建筑者,在那時候就已經(jīng)懂得向巖壁要空間的道理了。
側身探頭向外仰望,但見凌空的棧道只有數(shù)條立木和橫木支撐著。這些橫木又叫做“鐵扁擔”,是用當?shù)氐奶禺a(chǎn)鐵杉木加工成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進巖石里去的。據(jù)說,木梁用桐油浸過,所以不怕被白蟻咬,還有防腐作用。這不正是修筑棧道的“古方”嗎?看來,懸空寺就是用類似修筑棧道的方法修建的,而閣樓的底座便鋪設在許多“鐵扁擔”上。
其實,懸空寺之所以能夠懸空,除了借助“鐵扁擔”之力以外,立木(即柱子)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些立木,每條柱的落點都經(jīng)過了精心計算,以保證這些柱子能把整座懸空寺支撐起來。據(jù)說,有的柱子起承重作用;有的是柱子用來平衡樓閣的高低;而有的柱子則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它的支撐作用,如果這樣的柱子上面空無一物,它就無所借力而“身不由己”了……
暴雨成災只好建寺在懸崖
除了因地制宜之外,到底還有其他什么緣故要把懸空寺建在這千尺峭壁上呢?
原來,以前這里是南去五臺、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懸空寺之所以要建在這里,首先是可以方便南來北往的信徒進香。其次,是有一個傳說:渾河河水從寺前山腳下流過,常常暴雨成災。河水泛濫的時候,人們就以為是有“金龍”作怪,于是便想到要建“浮屠”來鎮(zhèn)壓它,于是就在這百丈懸崖上懸空修建了寺院。
大風烈日無損于懸空寺
別看輕這殿宇小巧玲瓏,內(nèi)里卻大有乾坤。沿著窄小的樓梯直上,沒想到還有一間半石窟式的佛堂,雖然佛像在微弱的光線下顯得有些殘舊,但它那莊嚴的神態(tài),卻仍令信徒們感到“有佛而心定”。
這里的山勢好像一口掛起來的鍋一樣,中間凹了進去,而懸空寺恰好建在鍋底。這種有利的位置,使得塞外凜冽的大風不能吹襲懸空寺。
此外,寺院前面的山峰又起了遮擋烈日的作用;據(jù)說,在夏天的時候,每天只有3個小時的陽光照射懸空寺,難怪它能夠歷經(jīng)了千多年風雨甚至地震,迄今仍然牢牢地緊貼在峭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