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nèi)名勝 | www.www.yifenx.cc 中國風(fēng)景園林領(lǐng)先綜合門戶 |
唐模古村:中國水口園林第一村
在徽州這片特別的土地上,由于其山川阻隔和諸多原因,遺留著一個個相對封閉的村落,它們就像一頁頁發(fā)黃的歷史卷張,向世人訴說著這里曾經(jīng)的輝煌與滄桑。其中,就有這樣一個千年古村落--唐模。該村由唐朝至今,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世事滄桑,形成了特有的人文和生存理念--充分融會了儒釋道之精髓的哲學(xué)體系。特別是歷經(jīng)了徽商鼎盛的明清時期后,代出名人。而如今最能體現(xiàn)她那獨特風(fēng)韻的,莫過于村中那歷史遺存的美麗景色、那經(jīng)千百年逐漸完善的生存空間。 走進唐模,人們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唐模古村的水口園林。由村中流出的小溪穿過一座座小石橋,翻越一道道攔水壩,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兩岸數(shù)十株巨大的樟樹,以終年常綠的傘形樹冠,掩映著小橋、流水、人家。在離村約一公里的地方,水口園林的內(nèi)容更為豐富,樹旁古亭飛檐翹角,二層八角青頂紅柱,亭下石桌石凳,似乎是讓遠途歸來的游子,歇息一下,重振精神與家人團聚;或許是讓遠走他鄉(xiāng)的親人,莫忘畫中故鄉(xiāng)。據(jù)考證,古徽州水口園林之所以營造的精美且極富有情調(diào),主要源于二個原因,一是村口如人的臉面,故需以優(yōu)雅,先聲奪人;二是受陰陽風(fēng)水理論的影響,徽州人認為水流象征著時間和財富,隨著流動將把一切都帶走,故修好"水口"加以鎮(zhèn)留。據(jù)說唐模水口布局已被仿入"昆明世博園"。過水口前行幾分鐘,便見一四柱沖天的高大石坊,坊名為"同胞翰林",是為紀念清朝康熙年間該村許氏兄弟兩人均因才華出眾,考上進士,被皇帝欽點為翰林而建,石坊高約16米,寬約10米,雕琢精美,出入該村人行其下,須昂首景仰。由此可見入仕做官,在徽州社會中的地位之高。作為徽州園林的主要部分,建于清初的"小西湖",又名"檀干園",更是讓人駐足忘返。據(jù)村史記載,當(dāng)時該村一許氏富商常年在杭州經(jīng)商,其母思子心切,每欲前往終不能行,為娛老母,特投巨資,模擬杭州西湖景致,依水流山勢建造了唐模小西湖,后將該處作為"許氏義塾",用作后裔子孫接受學(xué)習(xí)教育的場所。周邊遍植檀木,又名"檀干園",希望后裔刻苦學(xué)習(xí),努力進取,成為國之有用人才。小西湖占地10余畝,三塘相連,自然形成"三潭映月"、湖心亭、白堤、玉帶橋、鏡亭等景觀。尤其以鏡亭內(nèi)的18方明、清時期刻制的石碑,分別將朱熹、蘇軾、米芾、黃庭堅、祝枝山等名家詩詞手跡鐫刻留真,鐵畫銀勾,真草隸篆,既是文物精品,又是書法絕作。匯集珍藏在一個村落里,可見徽商經(jīng)濟實力之強,以及由此帶來的文化昌盛。 高陽橋建于明代,為石質(zhì)雙孔,是古徽州獨具特色的廊橋,整座橋面上建了五開間殿堂,堂中梁柱木雕精美,彩繪典雅絢麗,可稱明代廊橋建筑之典范。如今古橋已成為人們休息品茶和憑欄賞景的好地方。 出高陽橋便是長約600米的唐模水街,獨具特色的唐模水街,實為南北流向的小溪,溪寬5米、10米不等,清澈的溪流終年不竭。沿溪兩岸相對建造有近百幢徽派建筑,有民居、有祠堂、有店鋪、有油坊,高低錯落,形成夾溪的街道市井。沿街還建有40余米的避雨長廊,廊下臨溪設(shè)美人靠,供村民及商家生活休息之用。憑欄臨水,尤如置身《清明上河圖》的意境中,讓人覺得步入遙遠的宋明時代。正如該村晚清詩人許承堯所云:"喜桃露春濃,荷云夏凈,桂風(fēng)秋馥,梅雪冬妍,地僻歷俱忘,同序旦憑花事告;看紫霞西聳,飛布東橫,天馬南馳,靈金北倚,山深人不覺,全村同在畫中居。 步入唐模,不禁會為眾多的明清建筑而贊嘆,為"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戀,為清醇幽靜,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fēng)情而陶醉,可是游罷而歸,卻似乎又茫然若有所失。確實,在唐模游歷所得,用言語表述似乎很難。 也許我們領(lǐng)略的僅僅是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由歷史、建筑、文物、民俗、飲食以及哲學(xué)、觀念等等多層次多方面內(nèi)容構(gòu)成的綜合體。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是活生生的現(xiàn)實生活,又都是耐人尋味的人文景觀--一種人化了的自然所顯示出來的文化性。而這種文化性又有著其獨特的品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視角不同,在唐模的游歷收獲的有所不一。
編輯:理想 |
閱讀: 次
網(wǎng)友評論(調(diào)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w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