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生物多樣性|園林綠化 | www.www.yifenx.cc 中國風(fēng)景園林領(lǐng)先綜合門戶 |
森林的生物多樣性
中國共有森林15894.1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6.55%。中國森林類型眾多,擁有各類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和熱帶林,以及它們的各種次生類型。據(jù)“中國植被”(1980)對天然喬灌林的分類,中國劃分有森林210個群系(formation)、竹林36個群系、灌林與灌叢(不含半灌叢及草叢)94個群系。此外,還有許多人工栽植營造的用材林、防護林、經(jīng)濟林和農(nóng)林復(fù)合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更豐富了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的多樣性,這是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的一個持點。中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溫帶山地垂直帶譜、亞熱帶山地垂直帶譜,北半球緯度最高的熱帶山地雨林、季雨林類型,種類最豐富的落葉松屬(Larix)、松屬(Pinus)、云杉屬(Picea)、冷杉屬(Abies)、櫟類(Quercus)森林,中國還有世界上罕見的高生物量的雅魯藏布江峽谷云杉林。 在這多種類型的森林中,棲息著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據(jù)統(tǒng)計,中國有6347種脊椎動物,其中哺乳類581種,鳥類1244種,兩棲類284種,爬行類376種,它們大部分棲息在森林中或林緣。這些動物中,許多為中國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國,如全世界有雉類276種,中國就有56種,占20%,其中19種為中國所特有。其他如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動物也為中國所特有。
中國有喬灌木樹種約8000余種,其中喬木2000多種,灌木6000多種,包括了世界分布、熱帶分布、溫帶分布、泛地中海分布和中國特有的各種成分。中國的樹種大多數(shù)在地理成分上為熱帶、亞熱帶性質(zhì),但同時也幾乎包括了世界溫帶分布的所有木本屬,如槭(Acer)、樺(Betula)、胡桃(Juglans)、鵝耳櫪(Carpinus)、櫟、云杉、冷杉、胡頹子(Elaegnus)等。中國有許多起源古老的孑遺樹種,這是全人類極寶貴的財富。由于在新生代第四紀(jì)冰
川期,華南、華中、西南廣大地區(qū),除局部山地有山地冰川外,大多數(shù)山地未遭受冰川影響,成為植物種的“避難所”,從而保存了許多中國特有的孑遺種,如發(fā)生于石炭紀(jì)、二疊紀(jì)之前的銀杏(Ginkgo biloba)、中生代至老第三紀(jì)的羅漢松(Podocarpus spp.)、陸均松(Dacrydium pectinata)、三尖杉(粗榧)(Cephalotaxus spp.)、紅豆杉(紫杉)(Taxus chinensis)、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等,孑遺的闊葉樹還有木蘭(Magnolia spp.)、鵝掌揪(Liriodendron chinensis)、雙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大果馬蹄荷(E. tonkinensis)、紅花荷(Rhodoleia parvipetala)、連香(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馬尾樹(Rhoiptelea chiliantha)、糙葉樹(Aphananthe asper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青錢柳(Cyclocarya paliurus)、杜仲(Eucommia ulmoides)、圓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豬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a)等。中國特有的樹種還有通脫木(Tetrapanax papyrifer)、半楓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紫樹(Nyssa sinensis)、香果樹(Emmenopteris henryi)、秤錘樹(Sinojackia xylocarpa)、山白樹(Sinowilsonia henryi)、銀鵲樹(Tapiscia sinensis)等。
中國現(xiàn)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們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南天然林區(qū)。按森林外貌劃分,針葉林和闊葉林面積約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為針闊葉混交林,現(xiàn)分述如下:
(1)針葉林
針葉林在中國分布廣泛,但作為地帶性的針葉林則只見于東北和西北兩隅以及西南、藏東南的亞高山針葉林,其余的則常為次生性針葉林,如各種次生松林,更多的則是人工營造而成,如杉木林等。這些針葉林不僅植物組成豐富,而且還棲息著大量的動物種類,成為眾多特有種類的棲息地和避難所。
A.北方針葉林和亞高山針葉林
它們分別作為高緯度水平地帶性植被和較低緯度的亞高山帶植被類型。在分布區(qū)和地理環(huán)境方面,差異很大,但都屬于亞寒帶類型,其外貌、組成、結(jié)構(gòu)都十分相似。
a.落葉松林 中國的落葉松屬有10個種和2個變種,主要的建群種有落葉松(Larix gmelini)、西伯利亞落葉松(L. sibirica)、華北落葉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太白紅杉(L. chinensis)、四川紅杉(L. mastersiana)、大果紅杉(L. potaninii)和西藏落葉松(L. griffithii)等。
b.云杉、冷杉林中國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屬山地垂直帶類型,分布廣、蓄積量最大。東北地區(qū)主要建群種為魚鱗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紅皮云杉(P.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華北為白杄(Picea meyeri)、青杄(P. wilsonii)。向西至西北一帶為青海云杉(P. crassifolia)、雪嶺云杉(P. schrenkiana)和西伯利亞冷杉(Abies sibirica)。西南山地主要有麗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川西云杉(P.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林芝云杉(P. linkiangensis var. lintziensis)林、麥吊油杉(P. brachytyla)、油麥吊杉(P.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云杉(P. asperata)、紫果云杉(P. purpurea)、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岷江冷杉(A. fargesii var. faxoniana)、黃果冷杉(A. ernestii)、長苞冷杉(A. georgei)、鱗皮冷杉(A. squamata)、喜馬拉雅冷杉(A. spectabilis)、蒼山冷杉(A. delavayi)、冷杉(A. fabri)、滇冷杉(A. forrestii)等等。
c.松林主要建群種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偃松(P. pumila)和西伯利亞紅松(P. sibirica)。
d.圓柏林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部山地亞高山森林帶上部的陽坡,海拔高度在2800—4500m之間,主要建群種有方枝圓柏(Sabina saltuaria)、祁連圓柏(S. przewalskii)、垂枝香柏(S. pingii)、大果圓柏(S. tibetica)、塔枝圓柏(S. komarovii)和曲枝圓柏(S. recurva)等。
B.暖溫帶針葉林
主要分布在華北和遼東半島,主要的建群種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 densiflora)、側(cè)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白皮松(Pinus bungeana)。
C.亞熱帶針葉林
類型很多,如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云南松(P. yunnanensis)、細(xì)葉云南松(P. yunnanensis var. tenuiformis)、卡西亞松(P. kesiya)、華山松(P. armandii)、高山松(P. densat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沖天柏(干香柏)(C. duclouxiana)、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鐵堅杉(K. davidiana)、銀杉(Cathaya argyrophylla)等。
D.熱帶針葉林
樹種很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亞松(Pinus latteri)、海南五針?biāo)?P. fenzeri-ana)和喜馬拉雅長葉松(P. roxburghii)。
(2)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A.紅松闊葉混交林
紅松闊葉混交林是中國溫帶地區(qū)的地帶性類型,主要分布于東北長白山和小興安嶺一帶山地,向東一直延伸至俄羅斯阿穆爾州沿海地區(qū)以及朝鮮北部,主要建群種是紅松(P. koraiensis)和一些闊葉樹,如: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Acer mono)、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 japonica)等。
B.鐵杉、闊葉樹混交林
主要分布在中國亞熱帶山地。是常綠闊葉林向亞高山針葉林過渡的一種垂直帶森林類型,主要有長苞鐵杉(Tsuga longibracteata)和鐵杉(T. chinensis)與殼斗科植物混交的森林。亞熱帶西部山地海拔較高,在海拔2500—3000m之間形成特殊的針闊混交林帶,喜馬拉雅鐵杉(T. dumosa)與闊葉樹混交林常常占據(jù)主要的地位。
(3)闊葉林
A.落葉闊葉林
廣泛分布在溫帶、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廣闊范圍。主要的森林類型有華北、西北地區(qū)的落葉闊葉混交林、櫟林、赤楊(Alnus japonica)林、鉆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林、尖果沙棗(Elaeagnus oxycarpa)林;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被破壞后形成的栗樹林、擬赤楊(Alniphyllum fortunei)林、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北方針葉林和亞高山針葉林的次生林類型的山楊林和樺木林以及發(fā)育在亞熱帶山地的山毛櫸林和亞熱帶石灰?guī)r山地的化香林(Platycarya strobilace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榔榆(Ulmus parvifolius)林和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林等。
B.常綠闊葉林
常綠闊葉林是中國濕潤亞熱帶森林地區(qū)的地帶性類型,所含物種豐富,就高等植物而言,約占全國種類的1/2以上。常綠闊葉林的優(yōu)勢種不明顯,經(jīng)常由多種共建種組成。有青岡林、拷類林、石櫟林、潤楠林、厚殼桂林、木荷林、阿丁楓林、木蓮林。
C.硬葉常綠闊葉林
在川西、滇北和藏東南一帶曾為古地中海的地區(qū),有類似地中海硬葉常綠闊葉林殘遺的群落存在,主要見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陽坡,一般山地常見的類型以滇高山櫟(Quercus aquifolioides)林、黃背櫟(Q. pannosa)、長穗高山櫟(Q. longispica)林、帽斗櫟(Q. guayvaefolia)林、川西櫟(Q. gilliana)林、藏高山櫟(Q. semicarpifolia)林。而河谷地區(qū)常見有鐵橡櫟(Q. cocciferoides)林、錐連櫟(Q. franchetii)林、光葉高山櫟(Q. rehderian)林和灰背櫟(Q. senescens)林的分布。
D.落葉闊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
這類森林種類組成相當(dāng)復(fù)雜。它又可分成幾種不同的類型,如分布在北亞熱帶地區(qū)的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主要見于東部亞熱帶山地海拔1000~1200m以上至2200m左右的山地常綠、落葉混交林,以及分布于亞熱帶石灰?guī)r山地的石灰?guī)r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等等。
E.季雨林
中國季風(fēng)熱帶的地帶性代表植被類型,大多數(shù)分布在較干旱的丘陵臺地、盆地以及河谷地區(qū)。它們多數(shù)屬于長期衍生群落性質(zhì)。如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林、毛麻櫟(C. tabularis var. velutina)林、中平樹(Macaranga denticulata)林、山黃麻(Trema orientalis)林、勁直刺桐(Erythrina stricta)林、木棉(Bombax malabarium)林、楹樹(Albizzia chinensis)林、海南欖仁樹(Terminalia hainanensis)林、厚皮樹(Lannea coromandelica)林、楓香、紅木荷(Schima wallichii)林等最為常見。
F.雨林、季節(jié)性雨林
多見于我國熱帶地區(qū)海拔500~700m以上山地,海南島一帶山地以陸均松(Dacrydium pectinata)、柯類(Lithocarpus)等為主,云南南部則多為雞毛松(Dacrycarpus imbricatus)、毛荔枝(Nephelium chryseum)等,石灰?guī)r季節(jié)性雨林主要見于廣西南部,組成種繁多。
多種類型的森林,為中國野生動物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棲息地,在其中棲息著多種多樣的野生動物。中國森林的野生動物資源極其豐富,估計有1800余種,其中珍貴的有駝鹿(Alces alces)、雪兔(Lepus timidus)、東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s)、紫貂(Martes zibellina)、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野牛(Bos gaurus)、長臂猿(Hylobates spp.)、野象(Elephas maximus)等。森林的鳥類、昆蟲、爬行類、兩棲類和各種生活于土壤中的低等動物也是十分豐富多樣的,對于這部分物種的家底還遠(yuǎn)遠(yuǎn)沒有摸清。
(1)寒溫帶針葉林中的野生動物
寒溫帶針葉林動物群。分布于中國東北北部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北部及新疆最北部的阿爾泰山。在興安嶺北端和西伯利亞的泰加林相接。動物區(qū)系具有西伯利亞泰加林的成分。
森林中的有蹄類動物如駝鹿、馬鹿(Cervus elaphus)、狍(Capreolus capreolus)、麝(Moschus moschiferus)和野豬(Sus scrofa)等分布范圍廣,其中馬鹿(Cervus elaphus)和野豬(Sus scrofa)的數(shù)量較多,駝鹿是針葉林帶的典型棲居者,多棲息于混生有楊、樺和柳等闊葉樹的林中,以這些樹的嫩葉為食。
肉食動物主要有黃鼬(Mustela sibirica)、香鼬(Mustela altaica)、棕熊(Ursus arctos)、紫
貂(Martes zibellina)、猞猁(Felis lynx)和伶鼬(Mustela nivilis)等,都是中國的珍貴毛皮動物。
嚙齒類動物主要有灰鼠(Sciurus vulgaris),小飛鼠(Petinomys spp.)、花鼠(Eutamias sibiricus)、棕背(Cletrionomys rufocanus)、紅背(Clethrionomys rutil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 flavicollis)等。
針葉林中的鳥類有松雞科的松雞(Tetrao urogallus)、榛雞(Bonasa spp.)和柳雷鳥(Lagopus lagopus)等,它們巢居于地上,能適應(yīng)寒冷生活,為典型的寒溫帶鳥類。此外,林中常見的還有星鴉(Nucifraga caryocatactes)、戴勝(Upupa epops)、黃眉柳鶯(Phylloscopus inornatus)、三趾啄木鳥(Picoides tridactylus)、黑啄木鳥(Dryocopus martius)和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等。在森林外界與水域有聯(lián)系的鳥類還有綠翅鴨(Anas crecca)、赤麻鴨(Tadorna ferruginea)、翹鼻麻鴨(Tadorna tadorna)和灰雁(Anser anser)等。這些水禽均在此繁殖。
(2)溫帶森林中的野生動物
溫帶森林動物群分布在中國東北針葉林帶以南到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廣大溫帶季風(fēng)地區(qū)。在針闊葉混交林帶,有蹄類動物主要有狍、馬鹿(Cervus elaphus)、原麝、青羊(Pseudois nayaur)和野豬(Sus scrofa)等,其中狍、馬鹿(Cervus elaphus)和野豬(Sus scrofa)較多。針闊葉混交林中的肉食動物有東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s)、豹(Panthera pardu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棕熊(Ursus arctos)、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青鼬 (Martes flavigula)、豹貓(Felis bengalensis)和紫貂(Martes zibellina)等。由于棲息地破壞和人為干擾,東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s)、豹(Panthera pardu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棕熊(Ursus arctos)和紫貂(Martes zibellina)等的數(shù)量已很少。而林區(qū)的小型嚙齒類動物,如灰鼠(Sciurus vulgaris)、花鼠(Eutamias sibiricus)、棕背(Clethrionomys rufocanus)、紅背(Clethrionomys rutil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 flavicollis)等隨處可見,成為林區(qū)優(yōu)勢種。在東北和華北針闊葉混交林區(qū)常見的鳥類有環(huán)頸雉、灰喜鵲、黑啄木鳥(Dryocopus martius)、三趾啄木鳥(Picoides tridactylus)和山噪鹛等。在東北針闊葉混交林的林緣地帶,有來此繁殖的丹頂鶴(Grus japonensis)、鴛鴦(Aix galericulata)、鴻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灰雁、綠頭鴨(Anas platyrhynchos)和綠翅鴨(Anas crecca)等。
(3)亞熱帶森林中的野生動物
典型的亞熱帶森林野生動物只保存于少數(shù)面積不大的森林中,如云南西北部、四川、貴州和安徽南部等少數(shù)山地林區(qū)中,短尾猴(Mandrillus arctoides)、金絲猴的數(shù)量均不多,處于瀕危狀態(tài)。紅腹松鼠、長吻松鼠(Dremonys pernyi)和花松鼠等為林中的優(yōu)勢種。巖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也是林中的常見種。在已經(jīng)開發(fā)的山地及次生林丘陵灌叢和草地中,常見的有蹄類有小麂(Muntiacus reeves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野豬(Sus scrofa)等。在亞熱帶茂密的竹林中,棲息著專以竹筍和竹根為食的灰竹鼠(Rhizomys sinensis),代表性的種類有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豪豬(Hystrix hodgsoni)等。食肉類有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云豹(Neofelis nebulosa)、豹(Panthera pardus)、豹貓(Felis bengalensis)、大靈貓(Viverra zibetha)和果子貍(Paguma larvata)等。其中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云豹(Neofelis nebulosa)和豹(Panthera pardus)等均已瀕危。
(4)熱帶森林中的野生動物
中國熱帶森林動物種類最豐富,并有許多特有的科、屬、種。如獸類中的樹?(Tu-
paiidae)、長臂猿科(Hylobatidae)、靈貓科(Viveridae)和象科(Elephantidae)等。熱帶森林某些廣泛分布的類群,往往占較高比率。在不大的地域內(nèi),通常棲息著許多生活習(xí)性相似的種類。如在云南南部某一林區(qū)的山坡的樹林中,森林深處通常棲息著紅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lus)、藍(lán)腹松鼠(Callosciurus pygerythrus)和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獼猴(Macaca mulata)、短尾猴(Mandrillus arctoides)、葉猴(Presbytis francoisi)和蜂猴(Nycticebus coucang)各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活動。熱帶森林中的鳥類主要有犀鳥(Buceros spp.)、藍(lán)枕花蜜鳥(Hypogramma hypogrammica)和赤胸椒鳥(Pericrocotus spp.)等。
(1)受威脅現(xiàn)狀
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只有0.12公頃,為世界平均人均水平的12%;人均森林蓄積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覆蓋率低,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森林分布不均勻。近些年來中國森林覆蓋率呈增長趨勢,但主要是人工林面積的增長,作為生物多樣性資源寶庫的天然森林仍在減少,并且殘存的天然林也多處于退化狀態(tài)。中國有林地面積、天然林面積在1973~1976年森林資源清查期間分別為12186萬hm2和9817萬hm2,1977~1981年間分別下降為11527萬hm2和9308萬hm2。黑龍江省作為中國的重點原始林區(qū)之一,1977~1981年調(diào)查期間天然林面積為1464萬hm2,1984~1988年間降為1396萬hm2。據(jù)估計,全國瀕危和受威脅的高等植物物種數(shù)約4500種,瀕危植物種比例為15%,高于世界平均瀕危和受威脅植物的比例10%。中國公布的第一批珍稀瀕危植物就有388種,滅絕或瀕于滅絕的森林植物有崖柏(Thuja sutchuanensis)、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天目鐵木(Ostrya reheriana)、圓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豬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緣毛紅豆(Ormosia howii)、桂滇桐(Craigia kwangsiensis)、毛葉紫樹(Nyssa yunnanensis)、峨嵋擬單性木蘭(Parakmeria omeiensis)、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臺灣穗花杉(Amentotaxus formosana)、柔毛油杉(Ketleeria pubescens)、毛葉坡壘(Hopea mollissima)、爪耳木(Otophora umilocularis)、異形玉葉金花(Mussaenda anomala)、廣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鹽樺(Betula halophila)、普陀鵝耳櫪(Carpinus putoensis)、藤棗(Fleutharrhene macrocarpa)、華蓋木(Manglietiastum sinicum)膝柄木(Bhesa siensis)、粗齒梭楞(Reevesia rotundifolia)、海南海桑(Sonneratia hainanensis)、金佛山蘭(Tangtsinia nanchuanica)、無喙蘭(Archinecttia gandissarii)、雙蕊蘭(Diplandrorchis sinica)等,這些植物種現(xiàn)存植株大多不超過10株,而且僅分布于一處。中國約有400種野生動物處于瀕;蛲{狀態(tài),已經(jīng)滅絕或在中國境內(nèi)絕跡的動物有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野馬(Equus przewalskii)、新疆虎(Panthera tigris lecoqi)、白臀葉猴(Pygathrix nemaeus)、麋鹿(Elaphrus davidianus)等;瀕臨滅絕的有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臺灣云豹(Neofelis nebulosa nybulosa)、東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s)、雪豹(Panthera uncia)、長臂猿(Hylobates spp.)、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野駱駝(Camelus ferus ferus)、懶猴(Nycticebus coucang)等。很明顯,中國目前統(tǒng)計瀕危和滅絕的物種絕大多數(shù)屬于森林中的野生生物種,它們的分布區(qū)逐步萎縮,種群數(shù)量急劇下降。
森林物種多樣性的衰減同時也反映了遺傳多樣性的喪失或受嚴(yán)重脅迫。如亞熱帶地區(qū)廣泛分布的常綠闊葉林已被大面積砍伐,由杉木和馬尾松人工林所取代。這些發(fā)展起來的人工林物種急劇減少,破壞了自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普遍出現(xiàn)地力衰退、生物多樣性減小和生產(chǎn)力下降。
(2)受威脅原因
a.森林過伐 根據(jù)前三次森林資源清查,森林采伐量一直大于生長量。而且呈增長和居高不下的趨勢。“五五”清查,森林資源消耗量約2.94億m3,資源消耗率為3.19%,在第二次到第三次森林資源清查的七八年間,用材林成過熟林資源由384593萬m3減少到262163萬m3,共消耗掉1/3,年平均赤字17066萬m3,年均凈減率4.44%,下降幅度驚人。在第四次森林資源清查時,雖然森林資源消耗下降趨勢減緩,但是森林資源超額采伐還時常發(fā)生,1993年全國林木消耗量超出年森林采伐限額3400多萬m3。由于森林集中過伐,加之更新跟不上采伐,導(dǎo)致一些地區(qū)疏林、跡地和荒地擴大。據(jù)1978年統(tǒng)計,森林采伐后未更新的面積中有1/3退化為荒山禿嶺。1977~1981的5年間,疏林面積增加10%,共達(dá)1720萬hm2,相當(dāng)于森林面積的14%~15%。
造成森林過伐的主要原因有:(a)毀林開荒。中國現(xiàn)有的耕地中,由原始森林墾荒轉(zhuǎn)化而來的占1/3左右。中國熱帶地區(qū)林地向游耕地、農(nóng)地和熱作地轉(zhuǎn)化問題尤為嚴(yán)重,海南
島的土地墾殖率(即農(nóng)田占全部土地面積的比率)一直隨人口的增長而增加。從1985年至1989年間全國被征占的林業(yè)用地達(dá)27526hm2;1990年年度統(tǒng)計為7989hm2,1993年上升為440000hm2。(b)樵采。中國目前許多山區(qū),仍以薪柴為唯一的農(nóng)村生活能源,約占能源結(jié)構(gòu)中的68%~74%,尤其是干旱區(qū)的農(nóng)村生活能源至今仍十分E缺。據(jù)統(tǒng)計,中國西部農(nóng)村生活能源全年短缺659萬t標(biāo)準(zhǔn)煤,一般一年內(nèi)缺柴3~6個月。能源不足使村鎮(zhèn)居民加大了樵采的強度、頻度,擴大了樵采的范圍。(c)亂砍濫伐。以1987年統(tǒng)計為例,亂砍濫伐森林案件7.46萬起,造成森林損失9.73萬hm2,損失林木140.29萬m3。森林過伐造成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一是減少了森林群落類型,二是因森林生境的破壞,使動、植物種類隨之消失或被迫遷移。
b.森林火災(zāi) 森林火災(zāi)破壞作用大,不僅直接燒毀大量的森林物種,而且也影響森林生境,改變區(qū)域的氣候、土壤以及植被組成和演替。據(jù)統(tǒng)計,1990年森林火災(zāi)受害面積為12660hm2,1991年為22200hm2,該年森林火災(zāi)次數(shù)比1990年增加3.8%,受害森林面積比1990年增加53.9%。但近年來中國森林火災(zāi)受害率已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災(zāi)是1987年大興安嶺北部林區(qū)的特大火災(zāi),這場特大森林火災(zāi)面積為133萬hm2,過火林地和疏林地面積114萬hm2,其中受害面積87萬hm2。這次火災(zāi)使大量的下種母樹,中幼林及更新幼樹燒毀,造成森林無法天然更新,該區(qū)森林覆蓋率由76.0%下降到61.5%。森林火災(zāi)還改變了林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如坡地的干旱化,杜鵑(Rhododendon)等陰濕植物種衰亡,而旱中生性的瓦松(Orostachys)、三七(Sedum)、蒿(Artemesia)類等滋生,低地則沼澤化。島狀凍土層退縮,落葉松八齒小蠹蟲(Ips subelongatus)發(fā)生,對林下土壤動物的影響也頗大,如個體大的捕食性種類減少,而個體小、腐食性種類增加。
c.森林病蟲害 據(jù)統(tǒng)計,中國有各種森林病蟲害8000多種,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量發(fā)生的約有200余種。60年代后隨著森林過伐和大面積人工純林的不斷發(fā)展,改變了森林的組成結(jié)構(gòu)和生物種之間相互制約的生態(tài)關(guān)系,降低了森林自我抗御病蟲害的能力,造成森林病蟲害發(fā)生的規(guī)模和頻率劇增,對森林的危害影響十分嚴(yán)重。根據(jù)1987至1991年間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八五”期間,全國森林病蟲害的發(fā)生面積相當(dāng)于同期森林火災(zāi)面積的214倍,直接經(jīng)濟損失50億元。隨著造林綠化的步伐加快,人工林面積迅速增加,森林病蟲害也將進入高發(fā)期,防治工作形勢將更加嚴(yán)峻。
d.造林方式及人工林品種單一化 從造林方式來看,對保護和提高森林生物多樣性最有利的方法是封山育林,其次是飛播造林。中國人工造林保存面積累計已達(dá)0.33億hm2,約占森林面積的1/4,其發(fā)展速度和規(guī)模均居世界之首,而對封山育林和飛播造林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人工林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對生物多樣性沖擊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大規(guī)模人工造林以破壞蘊藏豐富多樣性資源的天然林為代價,使自然連續(xù)分布的天然森林被砍伐破壞,或片斷地改造成人工林;另一方面是人工林品種單一化,針葉化和結(jié)構(gòu)簡單化。
e.環(huán)境污染 主要是酸雨危害。中國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氧化物。據(jù)1994年統(tǒng)計,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為1825萬t。酸雨對森林造成的危害在中國十分普遍,涉及22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長江以南的華東、中南和華南地區(qū)以及秦嶺以南的西南地區(qū)已普遍發(fā)現(xiàn)酸雨;在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四省區(qū)初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已有15000多hm2森林枯死,400多hm2森林受害,還引起土壤酸化、地力衰退,間接導(dǎo)致林木生長衰退以及抗御病蟲害等自然災(zāi)害能力減弱,而且使林區(qū)水體酸化后影響魚類生存。
f.戰(zhàn)爭 中國歷史上戰(zhàn)爭頻繁,幾千年間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大小戰(zhàn)爭,造成森林及生物多樣性資源的大量消亡。1840~1949年間,由于多次戰(zhàn)爭加上對林木資源的掠奪使中國天然植被遭受劇烈破壞,森林資源銳減。當(dāng)時中國近80%的原始森林被破壞而消失?谷諔(zhàn)爭期間(1937~1945),森林資源遭受日寇嚴(yán)重破壞。僅東北森林就損失6421780萬m3,全國損失森林蓄積量的10%以上。
g.棲息地喪失和碎裂化 中國海南島大片熱帶雨林被破壞后大部分轉(zhuǎn)變?yōu)橄鹉z林和其他人工林,部分變?yōu)樯降夭萜。結(jié)果文鳥(Lonchura spp.)和麻雀(Passer spp.)取代緋胸鸚鵡(Psittacula alexandri)和鷯哥(Gracula religiosa),地棲獸類取代樹棲獸類。長臂猿(Hylobates spp.)是典型的樹棲靈長類,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和巨鼠(Ratufa spp.)等也與樹木相伴而生,熱帶森林成片消失后,這些動物種群數(shù)量急劇減少以至瀕臨絕跡。據(jù)統(tǒng)計,海南坡鹿在解放初期有2000頭,由于大面積的人工橡膠林的種植,到80年代初僅殘余76頭,黑冠長臂猿(Hylobates concolor)由2000頭減少到30頭左右。
棲息地碎裂化也直接影響森林野生動物生存。據(jù)中國林業(yè)部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在1986~1988年聯(lián)合調(diào)查,大熊貓棲息地不斷縮小,與70年代相比,大熊貓分布區(qū)由45個縣減少到34個縣,棲息地面積減少了1.1萬km2,且變成不連續(xù)分布。棲息地分離、破碎,將大熊貓種群分離切割成24個亞群體,造成大熊貓近親繁殖,致使遺傳狹窄,種群面臨直接威脅。
此外,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藥材和經(jīng)濟作物的過度采集也是森林多樣性受威脅的重要
原因。
森林在全球環(huán)境保護中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森林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是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極為重要的部分。50多年來,中國政府在保護和擴大森林資源,保持森林生物多樣性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迄今為止,除了建立500多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森林野生動、植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外,還建立了230多處包括大熊貓和東北虎在內(nèi)的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基地或繁殖場,使一度瀕臨滅絕的大熊貓、東北虎等10余種瀕危動物開始恢復(fù)種群數(shù)量,并有6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人工繁殖成功。隨著全民植樹造林和多項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的建設(shè),中國森林蓄積量已呈雙增長趨勢,將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發(fā)揮積極作用。
編輯:admin |
閱讀: 次
有關(guān) 的新聞
網(wǎng)友評論(調(diào)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w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