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需要“減負”再出發
特色小鎮建設已進入“驗貨期”。我們不僅可看到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云棲小鎮、夢想小鎮等眾多特色小鎮脫穎而出,成為新模式新動能的代名詞,也應看到一些特色小鎮建設由于種種原因建設進展緩慢,這需要我們進行反思。
其實,特色小鎮興起于浙江有很強內因,包括在全國較早面臨產業轉型升級壓力而亟需有新經濟新動能突破,面臨新型城市化升級壓力而亟需有新形態新路徑助力,面臨高端人才科技資源稀缺壓力而亟需有新文化新氛圍支持。特色小鎮因其獨創的“產城人文”融合新理念而成為浙江為高質量發展選出的“錦鯉”。
也因省情較為特殊,特色小鎮很大程度上是為浙江量身定制的。其成功經驗雖可推廣復制,但確實需要找到正確打開的“說明書”。就浙江省內,各市縣的具體差別較大,也需真正把“產城人文”融合理念和要求放在首位,并貫徹落實到規劃建設運營中,避免走形變味。目前,省內不少特色小鎮已被警告降格,甚至有多家被除名。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投資消費出口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浙江需清晰發出繼續加強特色小鎮建設的強音,繼續協同各方加大對特色小鎮投入和資源要素配置傾斜,保障建設理念不動搖、發展信心不減弱、支持力度不減少,堅信浙江特色小鎮將迎來更多的投資產出稅收就業等豐碩成果、更多的新制造新技術新金融等成長動力、更多的區域發展帶動城市化升級、營商環境優化等正外部效應。
同時,作為特色小鎮發源地,浙江也亟需率先客觀中性地加強總結提煉、理論建設,在反思中再認識再出發。就后者,有三點思考和建議。
一是特色小鎮要“特”的不是產業本身,而是要有特色化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目前不少特色小鎮官員學者把“產業要特”片面理解為特色產業要鮮明突出,這是不準確的。“產業要特”的真正重點是要把特色化的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培育放在更基礎位置。具體要選擇什么產業及其細分領域和環節、如何建構健全特色產業供應鏈價值鏈等,需交由市場主體來選擇,政府要做的是為其營造一流環境。
二是特色小鎮不是開發區、產業園區,而是要成為功能復合型未來社區。特色小鎮建設可以依托現有開發區產業園區,發達的浙江塊狀經濟本就是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的重要母體,但把特色小鎮作為新的開發區產業園區或其升級版,都是不準確的。特色小鎮本質是“產城人文”高度融合的新一代空間,產業發達、稅收增加是其中任務之一,同等乃至更重要任務是要成為創業創新新高地、改革創新試驗田。特色小鎮的真正重點和難點是如何成為一流的功能復合型社區,結合新制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貿易等悉心培育,結合生態景觀、文化交流、休閑健康等功能賦予,結合宜居宜業、自治自律、開放包容等品質提升,率先成為產業投資高吸引力、文化宜居高創意度、服務治理高智慧化的未來社區。
三是特色小鎮不是要建獨立小城鎮,而是要成為都市區的璀璨明珠。曾經有主張把特色小鎮與小城鎮建設結合,乃至成為后者的一種路徑或模式,這是不準確的。兩者在使命和任務上有著較根本的區別。特色小鎮需選址中心城市近郊或圍繞中心城市建構的都市區中心位置,以能夠充分接受和分享其發達的科研人才資金信息等資源,并要成為其有機的組成部分乃至璀璨明珠。
總之,特色小鎮建設需積極消除各種誤會誤區,積極“減負”特色小鎮不該有的任務使命,在再認識中加快再出發。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別讓特色小鎮傷了群眾
近日,筆者下鄉到一個正在建設的特色小鎮調研,聽到幾名農民對此頗有微詞。一位群眾指著剛拆掉的房屋氣憤地說:【詳細】
無品質支撐的特色小鎮還能“火”幾年?
近年來,特色小鎮建設在我國如火如荼、遍地開花。但中投顧問發布的《2019-2023年中國特色小鎮建設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入庫特色小鎮項目共計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落地率為 31.6%。【詳細】
五部委要求嚴格規范特色小鎮建設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自然資源部空間規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場種苗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