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nèi)名勝 |
|
蘇州景點:空間藝術(shù)典范留園 滄浪亭精髓在“借”
日期:2008-04-23 來源:新浪體育 作者: 我要評論()
留園 圖/新浪相冊珊珊來遲 留園: 同樣名列中國四大名園、蘇州四大名園、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留園,是目前各大名園中結(jié)構(gòu)最完整的,清代風格的住宅、祠堂、家庵、園林樣樣齊備。 留園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19),初為太仆寺卿徐泰時之東園。清代乾嘉(1736—1820)時期,園歸東山人劉恕,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且多植白皮松,有蒼凜之感,“前哲”韓文懿亦“嘗以寒碧名其軒”,因易名“寒碧山莊”,又因地處花步里,有稱“花步小筑”。清同治光緒(1862—1908)時,留園被湖北布政使盛康購得,盛氏又對園進行了擴充,因前園主姓劉,又寓“長留天地間”之意,故改名留園。 留園占地2.33公頃,其建筑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構(gòu)成了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筑空間藝術(shù)處理的范例,F(xiàn)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筑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從中部入口處進園,有一道曲折幽暗的通道,經(jīng)過幾道周折,才逐漸開闊明亮。在“長留天地間”腰門處,六道漏窗將園精景遮掩,但透過花格,園內(nèi)景致隱約可見。西折順廊可達綠蔭軒。西面爬山廊順山勢逐漸抬高,廊內(nèi)西壁上嵌有明代董其昌刻“二王法帖”,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法帖數(shù)十方。聞木樨香軒是中部的制高點,在此俯瞰中部,曲溪樓、清風池館及遠翠閣等高低參差,優(yōu)美入畫。中部的主體建筑為明瑟樓和涵碧山房。東部以建筑為主,是全園的精華。該景區(qū)中之“五峰仙館”是全園最大的廳堂,有“江南第一大廳”之稱。還我讀書處、揖峰軒、汲古得梗處、西樓、鶴所環(huán)繞四周。它與林泉耆碩之館之間的石林小院,被專家稱為留園的精華之處。院內(nèi)多名峰,峰石之間還組成了極有趣味的景致。林泉耆碩之館的北面有“留園三峰”,三峰分別取名“冠云”、“瑞云”、“岫云”,其中以冠云峰最為著名。西部是自然景色,為明代堆疊的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山上楓樹成片,深秋時節(jié)紅霞若錦。北部是田園風光,現(xiàn)為盆景區(qū),展示蘇派盆景。 留園四景皆有曲廊相連,廊長達700多米。沿壁鑲嵌有歷史名家書法石刻300多方,稱為“留園法帖”。此外,園中建筑還有傳經(jīng)堂、卷石山房、聽雨樓、尋真閣、掬月亭、含青樓、半野草堂、濠濮亭等。 滄浪亭: 滄浪亭是蘇州歷史最悠久、文化內(nèi)涵最深,同時也是唯一以“亭”命名的園林。北宋慶歷五年(1045),蘇舜欽蒙冤遭貶,流寓到蘇州,見五代孫承佑的廢園便以四萬錢購得。蘇舜欽遭貶后便自號滄浪翁,吟唱著“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濁我足”的漁父歌,在城市中過起了隱逸山水、逍遙自樂的生活。 滄浪亭和其他以水為中心的園林相當不同,蘇州園林大都外筑高墻,要想窺見美景,必須穿門越墻才能欣賞;滄浪亭之美不藏于內(nèi)。整個園林以水包圍,未入園林先見園景,一彎清流圍繞,在城市之中獨擁山林之美。園內(nèi)并無太多繁華設(shè)計,十六畝的面積古樸清幽,精髓盡在“借”字。透過廊壁上的漏窗,可略園外風光。這些漏窗無一雷同,被稱作滄浪亭一絕。古亭石舫上“滄浪亭”三字為俞樾所書,亭柱有聯(lián)“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也許是滄浪亭最好的寫照罷。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使用,未經(jīng)授權(quán),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zhuǎn)載。 相關(guān)新聞
滄浪亭
已有位對此新聞感興趣的網(wǎng)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wù)
|
|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WWW.www.yifenx.cc
|
|